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顾鼎臣_第36章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4) (第1/2页)

    兄弟俩上得码头,便穿上隐身滑翔服,迅速地绕着梁山和巨野泺周围来个方圆八百里低空回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荒芜荆棘,黄沙覆盖,真是沙丘颓废,田园干涸,村镇凋零,民居破落,八百里梁山水泊竟然找不到一滴水。顾撷冈惊骇道:“难道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绘的八百里烟波浩淼梁山水泊纯粹是他脑海里虚构出来的人文景观?可是我读到的史书中都毫无疑义地说,梁山水泊是在山东郓城一带,言之凿凿,从来没有虚构之说。”

    文昌君说:“眼前的事实告我们,梁山水泊确实是找不到一滴水了,已经是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是沧海桑田,造物弄人,这其中的缘由很可能是天灾**。我猜测黄河决口后,汹涌的洪水淹没了良田,造成了烟波浩瀚八百里水泊,后来随着黄河泥沙的淤塞堆积,八百里水泊就渐渐地干涸、消失,成了如今的模样。你看黄河又改道了,留下的是一座座荒芜的沙丘,一条条干涸的河床,上哪里还能找得到一滴水?”

    顾撷冈追根究底地说:“我们现在就查阅正史、野史,一定要把梁山水泊形成和消失的历史根源寻找出来,还它庐山真面目。”

    文昌君打开时空倒流机,输入“梁山水泊”,时空马上穿越到北宋年间,梁山水泊的历史渊源就原原本本地呈现在面前。

    梁山原名“刀梁山”,是梁国的故地,山下有个巨野泽,又名梁山泊。传说中的黄帝战蚩尤就发生在巨野泽,唐代黄巢起义的巢xue也在这里。北宋皇帝置办花石纲,由宦官童贯全权负责,宦官杨戬协办。杨戬原来是内庭少给事掖庭,主掌后苑,善于揣测奉承伺候人,所以深得皇帝重用,以至于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杨戬手下胥吏杜松才给杨戬献上了一条收刮民财的妙计:在梁山决黄河水,淹没大片民田,使原来富庶的梁山泊成为烟波浩淼八百里大渔溏,失地农民变成了打鱼的渔民,官府可以立法索民田契,收取渔业税。凡是交纳渔业税的就是良民,否则就按水匪论处。可怜梁山巨野一片汪洋,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农民流离失所,哀号遍野,饿殍满地。农民的地契被贪官污吏索要去了,只得以打鱼为生。杨戬却上奏朝廷说,此法既安置了灾民,又防卫了京师,还阻断了金兵南下的通路,一举三得。饥寒交迫的失地农民于是揭竿而起,在八里水泊梁山演绎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农民造反史。施耐庵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法出神入化地描绘了这个梁山水泊的故事,因为鼓动造反,所以《水浒传》从一诞生起就被朝廷列为**。

    顾撷冈恍然大悟:“黄河是一条含沙量极高的河流,大量泥沙淤塞堆积起来,泥沙越堆越高,一直高到无处存水,甚至于堆积成二三十米高的沙丘,以至梁山水泊找不到一滴水,而且黄河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