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1/3页)
两人都未发觉,外面黑夜里,一个人悄悄从窗下闪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没完,还有一截要补。。这作息是毁了,我诚恳地请求大家以后早上看吧,就当我是早上发的,老等着我太不好意思了。 第127章 展见星当值的地点从六科值房变成了文华殿。 很近, 也就是多走几步路,多过两道门的事,然后她一下子清闲了下来。 朱英榕年纪还小, 没到接触政事的时候,属于他的詹事府配置定下来以后, 他的日常仍旧只有读书, 展见星作为新任左春坊右中允, 品级升为六品, 跟着从庶务中脱离出来, 每日朱英榕升殿听讲时,她便在殿中站班,朱英榕听讲完毕,用膳休息时,她就去做一些记注的工作——就是将太子听讲时的一些情形记录下来, 太子有什么尊师重道的表现,在当中展露了哪些聪慧的言行,又或是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件, 总的来说,没什么难的,她调任以后, 每天都可以按时回家。 徐氏很高兴:“星儿,打从你做官, 就这阵子松快些,若以后都如此, 就好了。” 展见星笑了笑,但她心里那根弦并未随着安闲的日子而松弛下来。 她始终记得,朱成钧去年底时说的那些话。 皇帝一直没有再回到文华殿来处理政务,将文华殿直接给了儿子作为读书的场所,可以视为皇帝爱子情重,也可以视为,他的身体恐怕让他难以再回到前殿来了。 皇帝倘若在乾清宫出了什么事,至少比文华殿好封锁消息。 她闲时也在关注和瓦剌的战事,这方面的消息不难打听,作为朝中的一桩大事,许多官员的注意力都汇集在上面,常常就此议论。 泰宁侯是老将,瓦剌和鞑靼打那阵子,他就在请战,当时皇帝未允,结果鞑靼虽然免了腹背受敌,仍然没能扛得住后来崛起的瓦剌,一败涂地,这一仗终于如他所愿地来了。 最新的消息,泰宁侯已经小胜了一场,遣人送了报捷文书上京,又正再接再厉地撵着瓦剌打。 朝廷上下都很高兴,皇帝下旨予以勉励,许多人都以为瓦剌不足为惧。 到了七月底,泰宁侯率领大军将瓦剌一路撵回了老家西蒙古,荡清大同宣府防线外原属于鞑靼的东边地盘,形势一片大好之下,请旨,班师回朝。 京城的庆功仪式都已经准备好了,回程途中,泰宁侯中伏。 瓦剌竟是佯退,暗地早埋伏好了精锐,它吞并了鞑靼以后,兵力增长,泰宁侯的斥候打探来的消息有误,致使泰宁侯掉头钻进了瓦剌的圈套,这还不是最糟的,泰宁侯这时才发现他为瓦剌误导,将战线拉得过长,大军所携的粮草已经不多,即便重整了队伍,也支撑不住长久的反击,必须得退回大同补给。 之前泰宁侯怎么追着瓦剌打的,现在瓦剌就是怎么追着泰宁侯打。 好在泰宁侯毕竟老姜弥辣,失利之后,及时稳住了军心,且退且打,直到退到大同城下,大军主力仍在,得到大同守军的襄助以后,泰宁侯奋力反击,将瓦剌军队力拒在城门之外。 从兵家的角度来说,胜败实乃常事,不能就此扣泰宁侯一个无能的帽子,毕竟朝廷已有近十年不曾有过大规模战事了,瓦剌究竟壮大到了什么地步,不打一打,谁也摸不着底。 但从皇帝出兵的目的来说,很显然完全没有达成。 泰宁侯自己对此羞愧又愤怒不已,把军队驻在大同城外,不肯回京,请旨增兵再战。 朝会上为此吵成一团。 有弹劾泰宁侯败将无能要求换将的,有支持泰宁侯再战雪耻的,也有认为应该直接撤军的。 听上去,每一个建议都各有其道理。 展见星——展见星没什么可说的,战场瞬息万变,泰宁侯这样的老将都能栽跟头,她一个没预过兵事的低阶文臣发表不了什么意见。 她只在文华殿中,尽职地编记着自己的文书。 几个月下来,攒下了寸余厚的一摞。 汪皇后薨逝以后,朱英榕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少,从前聪慧里带着的那些任性锐意都不见了,对待先生侍读都很有礼,这让展见星写起来也很简单顺畅,因为不去看朝堂战事上的动荡的话,把目光只放在文华殿之内,围绕着太子朱英榕发生的一切都安宁而寻常。 他只发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