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节 (第1/4页)
他们家除了老二家和老四的事情,还真没有多少烦心事儿,相比起村里头日子也好一些,至少不愁吃不愁穿的,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人家了。 老陈氏却微微叹了口气,忽然说了一句:“老头子,你说以后咱们阿福可怎么办啊?” 老赵头一听,倒是有些明白过来,老陈氏生幺儿的时候都三十九了,那一年他已经年满四十,虽说他觉得自己身子板还好,再活个二十年不成问题,但年纪大了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就像是隔壁村那个老王头,五十不到摔了一个跟头就去了。 老赵头也疼幺儿,上头的儿子他虽然也疼爱,但那时候年纪小,觉得儿子就得打着长大,不打就不够听话,如今老了老了,幺儿的一根手指头他都舍不得碰。 “你别想太多了,咱俩多挣点钱,攒点家业下来留给阿福,就比什么想什么都要好。” “我就怕等不到那个时候。”老陈氏靠在老赵头身上,继续说道,“老大家的现在看着还好,老三家的看着也还算爽利,但人心隔肚皮,更别提阿福比他们小了那么多岁,咱们真要是走的早的话,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几个给阿福攒钱娶媳妇不成。” 老赵头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试探着问道:“他娘,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我说?” 老陈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当家的,我想送阿福去读书,你说这事儿能不能成?” “读书?”老赵头也吓了一跳,他们村子里头倒是也有去读书的,但无一例外不是家里头有余钱,通常读了几年也读不出什么名头来,最后就在镇上谋一个活儿。 老陈氏却兴致勃勃的说道:“你看村里村外的,哪家的孩子有咱们阿福聪明伶俐还懂事儿的,阿福自从会说话,就喜欢别人考他,可见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子,别人家的娃娃大人一提考考你,还不得逃的没边了。” 这事儿老陈氏显然早就想过了许多遍,继续说道:“我也不图孩子将来考秀才什么的,但以咱们儿子的机灵劲儿,读上几年书之后,总归能在城里头找一个活儿,用不着在地里头风吹日晒的吧,你说为了儿子的一辈子,这个银钱花的值不值?” 被她这么一说,老赵头也有些犹豫起来,但还是说道:“读书哪儿那么容易,不说别的,束脩就得好几两银子,还得买笔墨纸砚什么的,都不是小开销。再说了,咱们五个儿子,那么多孙子,哪个都没送去读书,光是送了阿福,这不是让他们兄弟心里头不痛快吗?” 老陈氏却比丈夫想的通透,直接说道:“那是他们没那个读书的天分,再说了,咱们在的时候,他们敢对阿福不好,咱们要是走了,还能指望他们掏心掏肺不成。” “不说别的,老大老三跟着你学木工,老大家的年前还想法子把顺德送到城里头去当学徒,老二原本就住城里头,老三家的顺昌看着就笨,这比阿福还大一岁呢,连说话都不利索。” “他们这一桩桩的难道都不花钱啊?我给幺儿再多花一点难道就不成了?”老陈氏越说越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学会了认字,将来就算是当不了秀才老爷,也能混一个掌柜的当当啊,可不比在乡下轻松多了,她可舍不得小儿子那么瘦弱的一孩子,还得下地干活。 老赵头心也有些偏,听了这话便有些动摇起来,但最后他也没直接拿定主意,而是说道:“得了得了,再让我想想这事儿成不成。” 老陈氏也没有催着赶着,但心里头却知道老头子迟早会答应的,只因为这人比她还要更疼幺儿呢,哪里舍得他将来吃苦,总得给他找到一条路子的。 第3章 天降横喜 第二天一大清早,老陈氏就起来做早饭了,她想到昨晚上的事情,手微微一抖,铁锅里头的米粒就多了一些,连带着这一日早晨的粥都稠了许多。 等小陈氏带着女儿菊花,连带着三房的邓氏一块儿走进厨房,一看老陈氏已经在了,两人都吓了一跳,暗道今日是不是起晚了。 老陈氏却没有多说什么,反倒是看了一眼孙女,笑着说了一句:“怎么把菊花也带过来了,让她多睡一会儿也没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