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节 (第1/2页)
在家人们的眼里,她现在十七岁,年龄刚刚好,青春貌美,这个时候如果找找人家,自然是不会差的。 而且她还有高中文凭,那也算是知识分子了,在现在这个不能高考的金时代,这个文凭再加上这个年龄,那真的是非常出众呢。 找对象肯定不会太难。 哪怕她是农村人,就算找一个城里人,那问题都不大。 苏太婆和苏奶奶,并没有把眼光往农村看,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城里。 要知道,苏家的条件并不差,虽然没办法跟那些富贵人家比,但是在农村里,那也算是一等一的人家。 不说苏家颇有家资,就说苏爸爸在镇医院上班,那可是正式工,更不要说苏爷爷那还是抗日英雄呢。 那可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家庭。 这样的运动,虽然可怕,但苏家一点问题也没有,没有谁比苏家更让人觉得根正苗红的。 也正是因为这许多的条件综合,苏然的条件真的一点也不差,哪怕是在城里人,那也算是可以说得上话的。 只要不是特别富贵的人家,一般人家,苏家都可以算门当户对了。 至于说没有城镇户口,这些苏太婆一点也不在乎。 没有城镇户口怎么了?难道她曾孙女那么优秀的一个人,还抵不上人家一个城镇户口? 正是因为这样想,所以苏太婆的目光一直都放在城里,并没有在乡下找曾孙女婿。 苏然还不知道这个,如果知道了,真的不在意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 对于她来说,三观吻合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这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至于说到家资问题,她倒不是那种在乎人家是富贵还是贫穷的。 她在乎的只是那个人,而不是对方的家庭。 至少,要跟她结婚的人,能够跟她有共同语言,否则就是结婚了,夫妻两人也说不到一块去,那才是真正的受折磨呢。 等到苏太婆跟苏然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苏然说“太婆,我不在乎对方是不是城里人,我只在乎对方的人品,还有对方能不能跟我三观吻合。” 苏太婆说“什么叫三观吻合?” 前面那个条件她听明白了,这个不只苏然关心,她这个做太婆的更关心。曾孙女嫁过去,如果人品不好,那后半辈子怎么过? 但是这个三观吻合是什么? 苏太婆也是上过洋学堂的人,但是哪怕她上过洋堂,也一时之间没有搞明白这个三观是个什么东西? 苏然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解释,三观吻合,这是现代的说辞,但是在这个时代,可没有这个词。 她解释“三观这东西,就是说我和他的思想境界要一样,要有共同的语言,我能够跟他想一块,思想要一致,还有他也不能是文盲什么的。” 真的一时之间无法解释这个三观,只能以这种苏太婆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 也不知道能不能够解释得清楚,但大意是解释清楚了。 苏太婆听她这么一解释,也算是明白了。 自己的曾孙女眼光高着呢,一般的城里人她都看不上。 没文化的,她看不上,思想跟她无法保持一致的,也看不上,还有那个什么共同语言,这东西怎么听着那么玄妙呢? 苏太婆有些不明白,但是既然曾孙女都这么说了,她总不能反着来吧? 曾孙女这么一提要求,就感觉她之前选的那些人家都不适合了。 这一想,很多人都不适合曾孙女,而且很少有人家会适合她吧? 这要求也太高了。 苏太婆想归想,但感觉自己的曾孙女哪都好,有这个要求也不为过。 而且她还年轻,还可以可着尽儿的选,又不是老姑娘了,哪怕还怕找不到对象? 难道还随便找个人就嫁了? 苏然把这个要求跟苏太婆说,也有她自己的想法。 她现在确实不想嫁。 她才多大,才十七岁,这个年龄就要去嫁人了? 哪怕等到恢复高考,她也才二十七岁,完全不老,哪怕等到二十七岁恢复高考考上大学之后,再去大学里找,那都来得及。 现在匆匆忙忙地在这里找一个跟她三观不合,并不怎么般配的人,结束她的终身,有什么用…… 她想来想去,都觉得,不用那么急。 到时候好好跟家人说说,说说她的想法,家人会理解她的。 而且,等到她的弟弟们长大,她也不希望她的弟弟们也那么早就定婚什么的。 毕竟,等到高考恢复了,完全可以找一个跟自己合适的人。 苏太婆能够理解苏然,苏奶奶向来都是太婆说什么她就说什么,但是苏mama却无法理解。 她理解不了那个什么三观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