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黄巢起兵 (第1/2页)
河南道。曹州。冤句。 难得是无风无月的夏夜,静地连蝉鸣蛙叫都没有。 黄府议事厅里此时聚了七八个人,气氛颇为严肃,不似往常轻松。两侧众人都显得有些不安,又隐约着有些激动。只有居中一人,身着仙纹绫薄衫,横眉长须,约莫五十来岁,泰然自若,不怒自威,正是黄巢。 黄巢正沉浸在回忆之中,忽而听得府外战马嘶鸣,有脚步声进来,他这才缓缓回过神来。 “噔噔噔……”一连进来数人,单膝着地,向着黄巢禀道: “禀曹公,旗帜、衣甲已完备。” “禀曹公,器械、马匹已完备。” “禀曹公,粮草、药物已完备。” …… 黄巢听毕,略微地点了点头,便挥手让他们下去。他隐忍安分了近二十年,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在这六月里,在今夜,起兵举事,反了李唐。黄巢欲与王仙芝合兵一处,打下这如画江山。 可事临了头,黄巢心中忽然百感交集。虽然造反之心他早已有之,起兵诸事也都已完备,可这帝王之志,到底是不甚坚定,毕竟他已是几近花甲之龄。他不清楚是因为愤懑而反唐,还是因为野心。黄巢心道,“若我贵为一方节度,是否还会造反呢?”黄巢久久思索无果,索性不再想了。 屋里众人都观望着黄巢的举动,其中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汉子,也是身材魁梧,眉目粗豪,正是黄巢的胞弟黄揆。他向前轻唤道:“大哥,兄弟们都在外面等着咧,须早些拿了主意才好。” 黄巢闻言,心中三思而定,终于起身。他率着屋里一众人走到门外,那门外大道上已经聚齐了八千精锐。他们手里俱是横着长枪大戟,胯下都是骑着如龙战马。这些子弟多是二三十岁的样子,都是黄巢十来年苦心培养的青年壮士,也是他淮北盐帮的砥柱所在。他们如今脱去寻常衣袍,换作一身的铁甲寒胄,头上戴着黄色头巾,排列整齐,向夜色深处,远远地结成了一条黄龙。还有高举着的一杆杆的“黄”字大旗,在这夜里异常耀目。黄巢知道,这是一支属于他,也只属于他黄巢一人的子弟。便是这八千人,将与他生死与共,福祸同当。 黄巢看着门外众多如虎的男儿,收拾好了情绪,复又豪气起来。他朝着这八千子弟朗声道:“如今朝廷昏弊,jian竖当道,致使民不聊生。王仙芝将军率先起事,如今已得了曹、濮二州。我等也是曹州子弟,怎甘心落后于人?今夜我黄巢起兵,愿与诸位共拯黎庶,同坐江山!”黄巢这一席话,慨慷激昂,声音洪亮,又夹有几分内力。众人听了,便如惊雷响在耳畔。 于是群情激荡,先是山呼“我等儿郎愿为黄公驱驰!”然后又齐声高赋那首十七年前黄巢在长安城外写下的菊花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诗喊了一遍又一遍,似乎永不停歇。这声音在夜空里分外嘹亮,向全天下传递着黄巢举兵反唐的决心与豪情。 曹州,济阴城内。大将军行辕里的灯一夜未熄,王仙芝依旧甲胄在身,端坐在那里,没有丝毫倦意。 “将军转战江南,在下扰乱西北,朝廷南下则长安危,北上则半壁江山不复姓唐也。”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仙芝的脑中,迟迟不能挥去。王仙芝这一年多以来,带甲十万,坐拥二州,看似劲头强盛,可他心中明白,李唐江山泱泱三百六十州,军马何止百万?他如今依旧是身在瓮中,鹏困笼里,形势极其危险。 王仙芝一心想依据曹、濮二州,向东面撕开一条口子,连接东海,不再困扰于官军的包围之中。可李克用的到来令他又迷茫了起来,一时不知该兵向何处。王仙芝此时甚至想不起来,他为什么要造反。造福黎民?囊括江山?还是仅仅因为李先生的一句话? 想起来李先生,王仙芝心底的迷茫更深了。不过一年有余,他便觉得疲惫非常。 “大将军,这么早叫老朽来,可有要事相商?”来人中等身材,略显瘦弱,身着灰色布衣,约莫六十来岁,一副教书先生的打扮。他面目很是苍老,眼神却十分清矍。 王仙芝听见这声音方才回过神来,原来天已微亮。他起身向其让座后才说道:“军师,我与那沙陀李克用谈了一宿。他想让我南下侵扰江南,而他出兵西北牵制官军,令朝廷首尾难顾,军师以为如何?” 这老者便是草军的军师吴俊才,他也是王仙芝年少时的授业恩师。王仙芝虽然不爱读书,却很敬佩他的学识。所以王仙芝率众反唐时,便把他请了来做军师。吴俊才虽是个落魄秀才,却胸中颇有些韬略。而且他早年时极为自负,屡第不中后,便心灰意冷,索性当起了教书先生。后来他跟随王仙芝叛唐,也想借此一展壮年时的抱负,好不落下遗憾。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