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 传召平王速返京 (第2/2页)
位丫鬟,安排她在陆贵妃的茶里下点滑胎药。 当时钟淑妃是在宫里最北边的一个小园子里面跟那位丫鬟做此安排的,不巧的是那天那位新进宫不久的宫女因为贪新鲜而往这边来看,正好将她们的谈话都听了进去,吓得慌忙提起裙摆就逃。 因当时刚下过一场小雨,地上非常的滑,这位宫女没跑几步就扑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惊动到了正在交谈的她们。 为了遮人耳目,钟淑妃当天傍晚便安排了一名自己先前相识的锦衣卫和陆贵妃的那名贴身丫鬟一起制造了这出看似自杀的命案。 通过此案,大家初次见识了平王的断案能力。 之后的几年里,平王又协助大理寺查过好几桩要案,直到他就藩。 据说他就藩后,他的封地上从没出现过超过三个月都查不出来的案。 皇帝沉浸在回忆中,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在范仲通没说出平王的名字前,其实郭东乘也想推荐平王,因为当年平王在京时他已在大理寺任职,亲眼见识过平王的查案能力,只是想到平王的身份,便又怕引起皇上的忌惮,因此一直不敢提。 如今既然范仲通提起,他赶忙附和道:“当年臣也有参与调查那桩案子,臣记得大理寺的人整整调查了两天两夜都没查出真相,但是平王的一番话就将整个案子的大致线索给描绘出来了,后来我们按照他的线索来查,果然不出半天就查出来了。 “那时平王才十一岁,已对案子有这般的洞察力,足见其过人的查案能力,后来他也协助大理寺查了好几桩大案,其表现已远在大理寺人之上,若是有他来协助调查此案,那简直是如得神助,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说着他看了看皇帝。 皇帝依旧闭住眼,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郭东乘便接着道:“皇上,案子耽搁不得,望以破案为重,速将平王请回京吧。” 范仲通也说:“皇上,放眼大旸,还有谁比他更理想的人呢?”又道,“平王为人亲和,且心底坦荡,奴婢相信他能拿捏得好分寸的。” 皇帝睁开眼睛,目光冰冷地看着两人,道:“你们有多久没见平王了?” 言下之意已十分明确。 郭东乘看向范仲通,目光中透着求助。 范仲通道:“皇上,奴婢始终相信,本身秉性很好之人,无论经过了多少年岁,依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况且如果他有异心,也绝不会等到此时才动手。” 郭东乘听了直点头,接话道:“以微臣之观察,平王也不是会使阴之人,当然,皇上有所顾忌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要解决这问题并不难,届时派人盯紧点便是。”又道,“京城里都是皇上的人,大旸的数十万军队也随时听候您的号令,他也是聪明人,应该不会干拿鸡蛋碰石头这等傻事。” 皇帝猛地看向郭东乘,目光如注。 郭东乘赶忙谦卑地垂下了眼帘。 皇帝扭头看向窗外。 从他所在的方向看出去,正好可以看到太和殿上那十一个排列整齐的吉祥瑞兽。 它们从两百多年前便存在了,任凭岁月更迭,风雨相侵和烈日煎晒,始终纹丝不动地镇守在那里,见证着一代一代皇宫人的生老病死。 无数的藩王都是从这里离开京城的,然后一直到死也再没回来过。这座象征着绝对权力的皇宫,于他们来说不知是恶梦还是美梦。当他们想起京城和皇宫时,究竟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他们的内心深处对这里究竟是眷恋还是厌恶? 只要他们不说,这便永远是个谜。 平王想返京来吗?哪怕只是为了查案逗留一年半载。 当然,只要皇帝的一个旨意,不管他想不想也是得回来的,只是皇帝难免想得复杂些,所以还在犹豫当中。 他不得不多想,因为历史的教训已经很多。 范仲通知道他犹豫的时候便已经是有所心动了,于是趁势温声道:“皇上,若您不放心,奴婢可派人暗中监视着他,奴婢的人是绝对信得过且不易被他察觉的。” 这点皇帝倒是相信,因为向来需要暗中监视某位官员或妃子时他都是让范仲通安排人的。 皇帝看了范仲通一眼,说:“他在京城还是有许多故友的,且他这人从不将心思外露,这不得不让朕提防。” 范仲通:“从眼下的情况看,奴婢觉得查案要比提防他叛变重要,再者,只要我们这边有人盯着他,他一有风吹草动我们便能知道,自然也就不会给他叛变的机会了。” 皇帝不再犹豫,点头道:“好吧,那朕就让他回来吧。” 于是皇帝当即下旨传召平王上官瑜速速回京协助查案,并要求他必得在领旨后六天内到京,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