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节 (第2/3页)
说是省城来的,正好拿来给大家分分加餐,就当我这顿晚饭交的粮食了。” 东西自然不能都说是刘秀给的,不然传到林家人耳朵里,还以为刘秀这几年藏了私房钱,又要去城里闹了怎么办?虽然自己暂时有了林家的把柄,但只能制约一时,可不能制约一辈子。 知青们都是五湖四海来到这里的,香肠这东西自然也是见过的,都推辞,“这太贵重了,冉冉你留着吃吧,我们这顿晚饭本来就是感谢你进城给我们捎带东西的。” 拿出来的东西林冉当然不会收回去,几番拉锯战,终于达成协议,知青们分一根,林冉留下一根。 吃着碗里厚厚的一片香肠,知青们的心里热乎乎的。 饭后是一个男知青去刷碗,林冉打了招呼说回去放下被褥就来分东西,知青们都没有回屋,坐在树桌旁等林冉出来。 林冉没有立刻分东西,而是先回屋是有原因的,她一开始不想太招眼所以没给知青们带供销社没卖的东西,可经过刚刚知青留饭的事情,林冉心里有所触动。 把胶皮鞋、腰带、线手套、墨水这些一早被划掉的东西放进背篓里,又在单子上去掉钱票,林冉拎起背篓去了树桌那边。 “谁的两块肥皂?” “我的我的。” “一共七毛二,剩八分你收好。” “谢谢你冉冉。” “谁的……” “我的” “谢谢冉冉” 随着林冉一件件东西往外取,小物件渐渐发完,钱也都一一给回去。 终于到了最后几样东西。 “43码胶皮鞋一双,差一块钱给我。” “一打线手套,一瓶墨水,这是剩的三毛钱,还你。” “皮腰带一条,你得再给我两钱并一张券。” 随着这几样东西一一发下去,知青们炸开了锅,“冉冉这你都能买到?” 要知道石景县是工业大县,工人们不缺工业券,可每个县供销社每个月就供应那么些用品,这些她们平时排队抢都抢不到的好东西,林冉进了一趟城就给买到了? 林冉笑盈盈拿出一早准备好的说辞,“这次去找我妈,认识了不少小时候的叔叔阿姨,知道我有需要,就托关系帮我匀出来一双。本来我是不想厚这个脸皮的,但想到咱们知青点的同志们没了这些东西不好过,就都收下了。” 因为以后要常打交道,所以林冉也没像在黑市那样,多收那一块钱,价格都是按供销社的价格收的。 大家自然千恩万谢承了林冉用面子换来东西的人情。 等闲聊过后,林冉回到房里,这才有空把今天一天赚到的钱都拿出来细细数过,边数边记账。 先是知青们捎带东西的钱,知青们捎带的大多是些好买的小物件,加一起也不过十多块钱,算上后来的胶皮鞋、墨水等,一共有三十二块八毛六分,加上一些零散的粮票和工业券。 接着是卖给中山装男人的奶粉钱,两罐不起眼的奶粉,竟然卖到了三十块钱,赶上两双胶皮鞋的价格了,更别说还有各种票证在里,看来中山装是真的疼爱那个女儿,对比林奶奶的所作所为,林冉一边感慨着同人不同命,一边在账本上写下数字。 第17章 记过账后,林冉拿出最后一沓钱,这些钱是她一天走街串巷卖出东西所得,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生意,先从周淑华给的大团结开始数,到卖细粮收到的毛票,零零总总加起来,居然有一百一十三块五毛之多,比知青和中山装加起来的还要多,其中光周淑华一个人就贡献了一半的收入。 今天一天,光是钱就收了一百七十六块三毛六,还有零碎的各种票证,这收入就是在后世林冉辞职回老家的那个镇子,也是高收入人群了,更不要说在1974年的林家村。 这一刻,从来衣食无忧的林冉终于感受到了赚钱的乐趣所在,只可惜眼下她进城的机会不多,这钱只能偶尔赚得,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开心的把钱又数了一遍,仔细对过账本,林冉把钱放回钱包里扔进空间,开始收拾床铺。 馊掉的旧被褥打捆扔到墙角,铺上新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