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红楼之珠玉_分节阅读_23 (第2/5页)
留宿。贾珠只推说不知,道是此乃兄弟私事,他一个作表弟的又如何能干涉表兄之事。心下亦暗暗埋怨此事便连自家先生亦是听之任之,他又能说甚。而贾政见在贾珠这处问不出个所以然,随后便在通信之中将此事拐弯抹角地告知了远在扬州的林海,此乃后话。 另一边,某一日煦玉在翰林院当值之时偶然邂逅了孝华,此番孝华已转迁了南书房行走,仍旧兼任鸿胪寺卿,成为当今身侧的近臣。而煦玉与幻玉之事亦传入了孝华耳中,遂煦玉只觉此番孝华眼镜背后那投向自己的目光中满含戏谑。 只听孝华笑道:“好一个风流倜傥的林大才子,孰不知汝之风流韵事俱已享誉京师。” 煦玉听罢淡笑回道:“过奖,馥珠当初大抵亦是托了仁兄之福方得以美名远扬,何人不晓京师第一才子曾口吟赋诗与她。” 孝华扶了扶眼镜轻笑对曰:“此言差异,在下与那倪馥珠无甚交情,若非当初菥儿横生枝节,以那《闲杏出园》换了那《寒梅凌霜》,此事何至于被广为知晓。话说回来,那幅《闲杏出园》可尚还悬于玉润珠香之馆中?” 煦玉答:“仁兄有所不知,如今玉润珠香之馆已更名为花月情浓之馆了。在下亦曾于其间书房中拜阅过文清兄的大作,只可惜了文清兄寄予画中的满纸真意竟无人识出。” 孝华闻言摆摆手说道:“不过乃菥儿一时的游戏之作,纯属戏言,自是当不得真。话说在下倒是分外羡慕了贤弟福分不浅,家中高堂俱离,先生又是那般高旷自适之人,向来不理论这等风流韵事儿女私情,遂贤弟欲如何行事当是无甚拘束。只不料此番鸿仪竟也对贤弟之事无动于衷,在下便也不解了。不过此俱是贤弟福分,在下何来的半分?当初仅因一幅《寒梅凌霜》便为菥儿闹得不成样子了……” 煦玉闻罢这话,虽知此不过乃孝华的调侃之言,然乍闻孝华道贾珠无动于衷,心下便也不知何故竟泛起许多不自在,之后二人便也不再多言,作别后各自去了。 ? ☆、第四十一回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四) ? 从翰林院归来之后,煦玉遣了执扇回林府向应麟回曰今日不回林府,随后便领着作歌与诵词前往花月情浓之馆。马车在院里停下,那幻玉的爹迎将出来,陪在一旁说了些我们姑娘就盼着林少爷您来之类的奉承话,煦玉一面冷淡地敷衍着幻玉她爹一面往二门内行去。入了二门,幻玉亲自迎了出来,亲昵地携了煦玉之手,一路挽着进了屋里。 此番只见煦玉面色阴沉,不见丝毫欣忭的神色,幻玉便也体贴地问道:“今日怎的情绪这般低落,可是翰院出了甚事?” 煦玉听罢答句“无事”,便自顾自地躺倒在躺椅之上闭了眼,手中则无意识地摆弄着腰间悬着的径寸明珠。 一旁幻玉见状,忆起自己自与煦玉一道后至今,煦玉虽赠了自己不少价值不凡的首饰衣物,然却从未赠予甚成双成对之物,亦无甚是意义非凡抑或是他贴身收藏之物。念及于此,瞥了一眼煦玉腰上所悬的那枚碧玉,心念一闪,曲腿坐在煦玉身畔,将上半身伏在煦玉身上问道:“玉郎,你之名讳可是老爷取的?” 煦玉闻言不过漫不经心地答道:“是老爷取的。” 幻玉又问:“那字呢?字也带‘玉’字,也是老爷取的?” “并非老爷,乃先生取的。” 幻玉则道:“原是邵先生取的,我尚还记得子卿之字亦是邵先生所取,果然不愧是京师两大才子,方才蒙得名士赐字……” 煦玉闻言则道:“珠儿之字亦是蒙先生所取。” “可是荣公之后贾鸿仪贾大公子?”乍听煦玉口中唤出“珠儿”二字,幻玉只觉心头泛起一丝异样之感。 “嗯。” “是了,几近忘了,贾公子乃你表弟,亦是邵先生之徒……不过玉郎,邵先生至今惟教授你三人,先生平生最疼你还是子卿?” 煦玉则道:“你猜错了,皆非我二人,乃是珠儿。” 幻玉听罢这话惊道:“为何?邵先生难道不是最为赏识有才学之人?” 煦玉闻罢方睁开双眼,眼神似陷入了回忆一般,喃喃自语:“为何?……自是因了珠儿惹人疼爱,家中何人不疼他?他自小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