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节 (第4/4页)
不来狼,谁让咱自打生下来就没财没势呢,更没有本事做别样的营生,也不甘出苦力气做活度日,再不舍得把自家的小命当本钱来搏,如何能够出人头地?想到此处便横下心来,把身着的夜行衣紧了紧,腿上用青带子打了绑腿,脚下穿了一双多耳麻鞋,又随身裹了水粮和一小袋石灰,将寸青短刀别在后腰,随后在城头上同那黑猫饱餐了一顿。 孙大麻子对张小辫儿的举动好生钦佩,有意要结伴同去,若有什么高低,两人好歹能有个照应。张小辫儿拦住他说:“看这阵势,粤寇明天拂晓就得前来攻城,你这大麻脸不留在城头上,回来时谁肯接我上来?”孙大麻子点头称是,并嘱咐张小辫儿一定要在天亮前回来,否则必被攻城的粤寇裹住,死在乱军当中。 此刻黑云遮住了明月,正是潜行的良机,张小辫儿坐在吊篮里下了城,抬眼看看四周,就把那黑猫揣在自己怀里,借着几点朦胧的星光,直奔城南的荒葬岭。 这片山阙离城虽近,但山中沟壑极深,是个极野的去处,除却抛尸的民夫,绝少有人接近。太平军也不会取道山谷,以前几次都是从两边迂回过来。 张小辫儿走不多久,就已来到山谷前边,他一向草栖露宿得多了,深夜独行荒山倒也不怎么放在心里。但见四周荒草长得比人都高,乱草野藤之间丘冢累累,坟丘间不时有野狗游荡。他按照林中老鬼的指点,把面具罩在脸上,果然没遇到什么凶险,辨明了方向穿过大片荒坟,一路下到山谷深处,发觉脚下全是死人的白骨,四周一团团磷火忽明忽灭,月光从浓云缝隙中漏洒下来,照得两侧巨石狰狞兀突,放眼看去好一片荒坟野岭。真个是“八方无客过,四季少人行”,走在其中,恰似自投阴曹地府鬼门关。 纵然张小辫儿胆大,也不禁越来越觉心惊rou跳,只好边走边和那黑猫说话壮胆:“常听说灵州的家猫不比野猫,最是嫌贫爱富、jian懒馋滑,可咱们这回进山擒杀鞑子犬,还要全凭猫兄你的本事,只要成了大事,我就天天给你买鱼鲜解馋。别看你家三爷现在穷得叮当响,想当年淮阴侯韩信未遇之时,曾受过胯下之辱,北宋吕蒙正在没当宰相之前,不是也如张三爷这般天天窝在破庙里栖身过夜?所以人活一世,命中的穷通富贵要看到头,眼前的不算,你可不能猫眼看人低……” 张小辫儿唠叨了半天,把话多是说给自己听了,顺着深谷而行,不知不觉来到一片峭壁底部,借着月光看见山根里刻着两个大字,笔画像是水里的蝌蚪一样弯弯曲曲。他虽识得些文字,却哪里认识古篆,只是听林中老鬼所言,荒葬岭万尸谷里曾是古时候铸剑的所在,山谷底下刻有“剑炉”二字,料来正是此地了。 原来古时多有名剑,非是现在的寻常刀剑可比,凡是其中的锋利之属,到水底可断蛟龙,在陆地上能剖犀象。比较有名的诸如什么太阿、龙泉、白虹、紫电、干将、镆铘、鱼肠、巨阙等,皆有各自的出处和事迹。 这山中自古出产五金之精,确实曾是春秋战国时,剑师铸造利刃之处,直至宝剑铸成后,山中精气消散,才变成了荒废阴晦之地。在刻着“剑炉”二字的山壁旁边,有个山洞,正是当年铸剑石炉的古迹。张小辫儿找到洞口,吹亮了随身带的火筒子,把身前道路照亮,摸着石壁往前走了十几步,就见山谷峭壁夹峙着一座大石殿,底部陷下一截,半嵌在山壁岩根里,露了片石顶在山谷中。 这石殿极高极广,从后到前,按照天、地、人分为三进,石门内砌着一口塌了半壁的巨大砖炉,足有半间民房的规模。张小辫儿心道:“此间是个铸剑的炉子了,人字炉壁口,虽然狭窄,但里面还算宽敞,且钻进去躲上一躲,待那鞑子犬来了之后再做计较。”谁知刚挤了半个身子进去,却见那炉膛里边竟然挂着个上吊的死人,死者脸上白惨惨的瞪目吐舌,两脚悬空,在面前晃来晃去,张小辫儿毫无防备,乍一见到这件打秋千的事物,不由得吃了一惊,被唬得半死。 这正是:“富贵荣华人皆羡,生死玄机有谁知?”欲知张小辫儿在剑炉中有哪些奇遇,又能否设计擒杀神獒,且听《金棺陵兽》下回分说。 第七章 铁公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