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4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0节 (第1/5页)

    这是日本支那特遣舰队的主力,几乎云集了日本海军大半的战斗力,向刘公岛方向航行,虽然海况恶劣,但是并没有影响到舰队的航速,现在的整个舰队的平均航速超过十一节,这几乎已是那些运输船的航行速度极限了。为了跟上主力舰队,那些运输船都拼命的向锅炉里添加煤炭,烟自己喷出的滚滚黑烟直冲云霄,很远都能看见那弥漫在海面上的黑烟。

    “哈伊,将军说的不错,那里正是刘公岛,帝国海军中兴的地方!”

    山屋他人旁边,一个长相白净,看上去约莫三十来岁的年轻日本海军少佐接话道,话中难掩激动跟得意。

    从威海港东眺,在烟波浩渺的海面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耸峙的小岛。朋友告诉我,那就是刘公岛。威海海口南北走向,海岸线均匀前伸,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海湾。从高处俯瞰,那海湾极像慈母舒展的双臂,刘公岛就坐落在两只手臂缓缓围拢的胸前。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在岛上设电报局、水师学堂、建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

    在民国近代史上,刘公岛注定将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因为就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1895年的2月14日,大清国的北洋海军在这里向侵略者签署了《刘公岛降约》。10艘北洋海军的军舰,全部换上了日本国的旭日旗。仅余的“康济号”被解除武装后,装载着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戴宗骞、沉寿昌、黄祖莲等6位北洋海军将领的尸棺,黯然离去。

    中日甲午之战以侵略者的胜利、被侵略者的惨败而告结束,曾威震海内外的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两个月后的4月17日,在大清朝二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李鸿章,于日本的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署了《中日讲和条约十一款》,俗称《马关条约》。《条约》名为“中日讲和条约”,实际上条条款款都令中国人蒙受着巨大羞辱: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更可气的是,《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俄国以“条约”侵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为由,纠集法、德两国出面干涉。日本因无力抗拒,被迫接受三国条件,结果又让清政府拿出白银3000万“赎回”自己的国土送给另一个国家。

    这个年轻的海军少佐确实有自豪跟骄傲的资格,尽管以他的年龄是不可能参加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场毁灭了远东第一海军——北洋舰队的资格。但是他的父亲长山兵卫郎却参加了那一场海战,并重伤了北洋海军一艘战舰,于战后亲自受到明治天皇的接见,更得以在二十年内累升为海军少将。

    作为一个胜利者的后代,如今再来到这个昔日给帝国带来了辉煌之始的地方,他确实有自豪的资本。

    然而,山屋他人心里却没有任何开心的想法。仍旧举起了望远镜看向远方已经完全暗下来的海平面,望向被他们死死咬住的民国海军主力舰队所在的方向,眉头皱了起来。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染海疆5

    现在充当日本支那特遣舰队旗舰的是“日向”号战列舰,日向号是伊势级的第二艘。1910年旧日本帝国海军制定八八舰队计划,计划在未来几年里建造8艘战列舰。并在1912年开始建造扶桑级战列舰,原计划共建造4艘,第3,4艘由于预算的拖延得以针对扶桑级设计上所发现的种种缺陷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于1915年开工建造,是日本海军第一次由民间船厂建造战列舰。由于两艘船外形和装备与扶桑级不同,所以定为伊势级。

    伊势级战列舰是扶桑级的改良型,这是日本海军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无畏级战列舰”。装备与扶桑级相同的6座双联装356毫米口径主炮,主要改进舰体中部的火炮布置方式,确保了足够的轮机舱空间。伊势级舰体中部的3、4号主炮塔由扶桑级分散布置在后烟囱的前后两侧改为呈背负式的方式集中布置在后烟囱之后;锅炉舱不再象扶桑级那样被主炮塔隔成前后两个部分,动力系统布局也采用了新的方案。

    由于3、4号主炮塔呈背负式布局,因此艏楼比扶桑级缩短,只延伸到3号主炮塔,副炮集中布置在舰体中前部的艏楼内。火炮布置方式的改进可减少火炮射击时对上层建筑的冲击以及相互干扰。在后烟囱处设立挡板消除舯部主炮炮口、爆风对舰载小艇的影响。增大主炮装填仰角提高装填速度。改进了防御能力。考虑到日本人体格搬运炮弹的体力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