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一年_第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7节 (第3/3页)

辅佐陛下!”

    大将军……这个名头,像是一把寒光四射的利刃,就插在太极殿上,能为人所用,也会被它所伤。

    夏侯至缄默片刻,问道:“你们可曾想过,若是不成,是什么样的后果?”

    李丰深深望着他,字字清晰:“想过,破釜沉舟而已,我等自然是压上了宗族性命。”

    在刘融和桓睦明争暗斗的那些年里,李丰游刃有余地当着他的墙头草,到如今,是发生了什么让眼前人竟也有了破釜沉舟的魄力?夏侯至没有力气多想。

    “太常,事成,则擒乱臣贼子固大魏江山社稷。事败,则是我等的命罢了!为江山社稷流血在所不辞!”李丰语调铿锵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夏侯至。

    夏侯至心境恍惚,好半晌,他低声道:“我记得,太傅去后,他待你还算器重。”

    这个他,仿佛连名字也带着某种不详,李丰心里咯噔一下,苦笑道:“并非器重,只为拉拢,若是太常肯为他所用,他恐怕也是如此。只是,太常天生一副傲骨,自然不屑任何汲汲营营之事。”

    说着,目光试探地在他脸上盘旋了片刻,“这件事,我等就当太常应下了?”

    夏侯至闻言,笑了一笑而已:“安国,兹事体大,太过仓促只怕要坏事。”

    残茶已冷,话也差不多说尽,李丰一抱拳:“太常不必担忧,此事我自有主张。”

    “还有什么人知道?”夏侯至抬眸,追问了句。

    “国丈,侍中。”李丰答道,夏侯至听他跃然的语气,依旧眉头不展:即是密谋,如此行事未免太过张扬了。

    他觉得有些疲惫,最终的态度不过不置可否,送客时,反倒是这两父子十分振奋,夏侯至忽然觉得天地与人都是如此的陌生。

    “太常,请留步!”李丰深深作了揖,和儿子一道,带着无限的满足离开了。

    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没有尽头的夜色里。

    唯有那两盏大红灯笼,依旧在冷风里寂寂地摇。

    公府里,派出的探子借夜色的掩盖,悄无声息潜了进来。跟着进来的风,吹得火苗一晃,此人一身黑,犹如鬼魅,快速地附在桓行简耳畔私语禀事。

    他面无表情,直到身边人规规矩矩站回原地,那双眼,毫不避讳地露出十二分的冷酷来。

    至始至终,桓行简一个字都没说,只是微微颔首,对方便如夜枭般又潜进了暗夜之中。

    独坐良久,他将烛台移到眼前,剪裁纸墨,低首落笔。

    等第二日,大将军桓行简奏请侍中许允任中护军的上表,便递上了天子的案头。诏书一下,许允分明有些意外,谢恩时,对上李丰含义不明的眼神,忽有些愧疚。

    于是,下朝后,许允终是捉住个机会来找李丰说话。李丰却一本正经对他连声道了两个“恭喜”,许允脸通红。

    “青云直上,大鹏展翅,士宗得大将军相厚矣!禁军乃咽喉之地,可见大将军是何等信任士宗啊!”

    许允的一颗心,一直犹犹豫豫,若有人可比,大概便是外放的陈泰了。他架不住李丰这样的奚落,想给自己辩解几句,又不知从何说起,嘟囔几句,闷闷不乐回到了家中。

    “夫君,不必如此,大将军让你做什么,你便做什么,既不用觉得太高兴,也不必太沮丧,当成平常事,就够了。”许夫人一面神色自若地织布,一面宽慰他。

    许允来回踱着步子,忽的一停,仰头叹道:“我在其中,处境难矣!这个中护军,是块烫手山芋呀!”

    被他来回走得晃眼,许夫人笑道:“换成别人,不知是何等的春风得意,夫君既觉得为难,何不辞了官,隐居东山去?”

    许允瞪了夫人一眼,他道:“大丈夫岂能轻易避世?”

    许夫人撇嘴,继续梭布:“那不就行了,夫君既舍不得洛阳,就好生呆着罢。记住我的话,不骄不躁,不轻易臧否人物,只管做事,如此夫君仕途一路无虞。”

    夫人容貌虽丑,却是个聪慧的人,许允展颜,十分依恋地往夫人身边一坐,哈哈笑道:“有夫人在,我心中块垒顿消!”

    说着,忍不住提及一事,“我听闻,桓夫人在为大将军物色新妇了。”

    这件事,在桓行简下朝回家时,已是第二次被桓夫人提及。他面上恭谨,可嘴上却含糊其辞没个准头。

    洛阳高门,门当户对可挑拣的不出五家。再择未嫁女郎,也就两三家。桓夫人相中山东羊氏,听说羊家女已逾二十未嫁,不免疑心其人是否有隐疾,说给桓行简听,他照例敷衍:

    “母亲,此事不急,我孝期未满,从长计议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