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繁华(穿越后继承了一座青楼怎么办)_第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节 (第1/3页)

    小意儿:趁热卖货.jpg

    第23章

    折扇这东西,工艺不复杂,生产过程很简单,盛景意最初看了几种样品,挑了成本适合、搭配起来好看的扇骨和扇面,再在扇骨上刻些小花样,瞧着便有别于市面上粗制滥造的普通扇子。

    反正人工便宜,盛景意很乐意把它做得雅致点,这样别家要仿造也得多费些心思。

    那扇面,也是林老板到寺里寻些寄住的读书人照着图样仿的,分诗扇和画扇。

    自古以来,寄住在寺庙里的大多是穷书生。

    比如当初北朝廷的名相范仲淹便曾在寺中借宿数年、刻苦读书。

    再比如唐时有位叫王播的读书人年少时曾寄住在佛寺,结果惨遭僧人嫌弃欺辱,愤然题诗而去,后来王播发迹后故地重游,那佛寺的僧人竟用碧纱笼把他的诗给围了起来,以表对他重视!

    这些读书人手里没多少钱,心气又高,寻常活计是没法干的,平时也就帮人抄抄书写写家书换几个钱。

    接到林老板这边的大订单,这些读书人们都颇为高兴,挑灯夜战把扇面都仿了出来,不少人对自己的仿作十分满意,对这种精巧漂亮的折扇也非常喜爱,大多和林老板商量着少拿几个钱换把扇子。

    林老板也大方,直接给他们一人送了一把,喜得他们直夸林老板“巾帼不让须眉”。

    这批货赶在元宵节前便备好了,林老板本来还琢磨着也没几个读书人来自己的脂粉店里逛,不知该怎么把这些又是诗又是画的扇子给卖出去。

    没想到昨天夜里,玲珑便找过来告知她把货都送到太平书坊去!

    太平书坊和她那脂粉铺子可不一样,太平书坊开在东市,乃是金陵城最繁华的所在,往来的也多是金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寻常百姓到了东市那些铺子外头都忐忑不已、不敢进去。

    林老板昨日要看铺子,没有去看元宵灯会,自也不晓得昨晚秦淮河畔的那场热闹。

    她一早把扇子送到太平书坊,也不急着走,转到对面的茶馆楼上叫了壶茶,坐在窗边看着太平书坊那边的动静。

    这扇子,真能卖出那样的价钱吗?不会卖不出去吧?按照盛景意的意思,今天还要着手生产第二批,要是卖不出去岂不是要亏本?

    当然,这本钱对现在的她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她也投了一半钱进去,要是真卖不动,那么多扇子搁到哪去?

    林老板一颗心七上八下,既好奇盛景意她们是怎么搭上太平书坊的,又好奇那折扇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事实证明,现场打广告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林老板茶没喝几口,已见到几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哥儿潇洒跨马而来。

    这些人显见是官宦子弟,一个两个都是一身锦衣华服,看起来都不是读书的料子,偏却径直停在太平书坊门口。

    这群公子哥儿相互见了,都笑嘻嘻地打招呼,一并进了那太平书坊,显见彼此间都是认识的。

    不一会,这些公子哥儿又从太平书坊里出来了,他们手里拿着把折扇,走出大门后啪地打开,也不顾外头还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愣是拿着那扇子慢悠悠地扇了起来。

    更夸张的是,他们背后大多跟着三两小厮,此时那些小厮都抱着好几把折扇!

    隔着青石板铺成的长街,林老板依稀能听见他们的交谈——

    “据说这可是定情之物,送美人正适合,今儿我就去如意楼走一遭!”

    “如意楼有什么意思,可惜那千金楼要闭门排戏,要不然我们可以去见见含玉姑娘。”

    “不知那《桃花扇》什么时候出,我也想买一本,天知道我多久没买书了。”

    “就你认得的那几个字,你看得懂吗?”

    “我叫人念给我听不就得了,何必费眼?”

    那群公子哥儿边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