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1/2页)
俞向安嘴巴严,不管陈大娘怎么说都没办法撬开嘴巴,心里抱怨这人不识抬举,她好心想要帮忙,这人都不听,正想放弃,她突然想到了丁敏秀,随即又兴奋起来:“你meimei哪去了?有一段时间没见着她了,她不是也考进去了吧。” 俞向安态度冷淡了下来:“她回她亲爸那里去了。” 陈大娘恍然:“她回去小住啊,怎么不上学了,你们还没毕业啊。” 俞向安摇头,看准机会闪开:“这个我就不清楚了,陈大娘,我要回去了,家里还等着一起吃饭,不聊了。” 这些都是一开始的时候就想过会面临的场景,俞向安有心理准备,很淡定,不过逐渐也被问起的俞青山他们没那么淡定,随着留言渐渐传播,对着俞向安都有些小心翼翼起来,俞青山:“小安,外面那些碎嘴的人你别管。” 俞向安很淡定:“爸,你看我像是介意的样子吗,之前不是就想过,肯定会被人传话的,我没事。” 等到附近的邻居知道丁敏秀嫁去了周家,那才是最热闹的时候呢。 俞青山顿时长谈了一口气,赵巧娘默然。 俞家会被人问,但是等到大家知道敏秀嫁去了周家,那时候,才是最大的波浪。 除了家里这些大人,就连俞向居和俞明杰都被一些人打探起了消息。 他们在俞向安这个当事人的面前,还是收敛过的,有些话不好说出口,不过对着俞向居这个小孩问的就肆无忌惮了很多,毕竟小孩子不懂事嘛,不过具体经过俞向居也不清楚,大人怎么教他就怎么说,要是问的急了他就跑,反正他就一个6岁的小孩,谁也不能多说什么。 更多的人还是会问俞青山和赵巧娘,俞青山四两拨千斤,否认当初两家结亲的事,一概说是误会,一句不该说的都没说,他这样,有些人已经有所猜测了,肯定是出了什么变故,不然不会这样,这样一想,有些人就不问了,俞家的人缘还是不错的。 赵巧娘还遇到了不少带有恶意的询问,有的时候不得不把问题抛给俞青山。 她是后妈,有的时候,不需要她做什么,这个身份,就很容易就被打上各种标签。 县城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除了他们家附近的邻居,就连和赵巧娘一起做临时工的纺织厂同事,都有人问起了这件事。 刘菊打开了话头,“听别人说了一些情况,你家现在家里有两个女儿对吧?听说大的那个找到工作了,她怎么找到工作的?有没有什么内部消息?我儿子也要毕业了,要是他也能找到工作留在城里,我们一家人一辈子念着你的好。” 赵巧娘只能苦笑,“刘姐,我能有什么关系?你也太高看我了,要是有的话,我家前面那几个也不会下乡,这次就是撞了个巧。” 刘菊叹气,这倒也是,想到她家之前下乡的那三个孩子,也沉默了,随后好一会儿,才开口,“我是真不想孩子离开我。” 也就是能这样说一说了,在外面都不敢多抱怨几句,只能说说这样舍不得的话。 这话引起了普遍的共鸣,谁不是呢? 家家户户就没有哪个计划生育的,怀上了就生,生下来了只要养得起就养,少的一两个,两三个,多的甚至有生养了十几个的。 但是这十几个孩子,能留在城里的就一两个,除非有工作单位接收,但是他们就是平平凡凡的老百姓,哪里来的那么多工作岗位让孩子接班? 至于说让他们老的退休让孩子顶上,这也不太好办,工作这么久,大部分级别都升上来了,工资和福利都比较高,要是退休让孩子顶上,那就要从头开始,而且孩子多了还不好分配,给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怎么办? 给谁不给谁都不好说。 赵巧娘在纺织厂做临时工也有几年了,在忙不过来的时候,纺织厂会优先招聘她们这些熟练人手,一年中有几个月在这里做临时工,时间久了,她们三个也混熟了,对彼此家里的事知道得七七八八,她们也都知道赵巧娘是二婚的,老家在县城下的公社,之前嫁的人不行,娘家也靠不住,现在过来说的上是享福了。 钱来弟忍了忍,没忍住,“我记得你之前说你女儿要办喜事了吧?现在谈好日子了吗?怎么最近我听到一些说婚事不作数的传言?” 赵巧娘只庆幸她们不知道之前说的是哪一个女儿,所以她现在可以低着头糊弄,“这是当初说笑的,别当真,孩子现在年纪还小,他爸爸不舍得她这么早出嫁,之前一直觉得孩子还小,没怎么避讳,现在看着孩子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