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页 (第2/2页)
不离十。
有人放低姿态是以退为进,想要争取更多,这在公众舆论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娱乐圈已是人均配备的生存技能。可李导看得出,昭阳的低姿态是毫无矫饰的,与其说低姿态,不如说那是一种既无奈又释然的平和,长久以来习惯了自己的尴尬地位,进不得,又不愿退,于是艰难而从容地坚守着自己的方向。
李导选演员向来很严格,能与他合作的,没有一个是德不配位的花瓶。而给他当过主演的,也没有几个是不火的。所以,昭阳这顿饭吃到一半都不太明白,邱导特意把他拉来跟李导唠嗑是要干啥。他不相信李导是看中他了,不是不相信自己的实力,而是不相信自己的运气。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条漫漫长路上他失望过很多次,太过敏锐的心很难麻木,每一次都会痛得遍体鳞伤,他不想再折腾自己了。
聊着聊着,邱导和李导又犯起了职业病,话题逐渐深入,忘我地讨论起电影和电视剧的壁究竟有多厚这个问题。
两人虽然是同学,却走上了不同的职业道路,李导只拍电影,邱导只拍电视剧,李导对邱导没意见,但对国内一堆粗制滥造的网剧乃至上星电视剧着实颇有微词。邱导承认电影总体上的优越性,但认为电视剧乃至网剧不一定就脱不了粗制滥造的标签。
简星和昭阳都不说话,看着两个导演滔滔不绝,都在暗暗捍卫自己的艺术原则。随后,聊到演员这个具体的角度,两人都无法否认,两栖演员是有,但电视剧演员要转型成电影演员,确实隔着一道很大的坎。
别的不说,制作工艺上就有天壤之别。电影是大投资、精制作,一大群人反复雕琢数年才得出两三个小时的成品,电视剧则多半是流水线产品,顺着写好的剧本按部就班地出内容,在硬性的进度要求下,怎么可能慢工出细活?
所以,习惯了电视剧拍摄模式的演员,很难提升到电影那种精益求精的境界。快餐流水线的电视剧很可能直接给他们盖上了天花板,他们在舒适区里待得太久了,知道怎么样能性价比最高地讨好市场、讨好观众,随便演演就能得过且过,实在不行抠个图也算完工,等到某天他们突然想出来,也许会发现,天花板不知何时已经锁死了。
“老邱,还记得黄老师当年说过的话吗?”李导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就是市场化,道就是艺术的高度。”
学当然要学,不然就是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然而,降低下限很容易,提高上限,却可能拼尽全力也未必能突破一寸。
简星和昭阳对视一眼,两人的表情各有各的微妙。身为电视剧演员,这话听得他们心情复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