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1/3页)
戏台上正演到洞房花烛这一折,姜从宁适时停了下来,与傅瑶一道看着。 这故事的开头平平无奇,是话本里常见的路数,但胜在伶人的身段扮相都极好,狐狸美人举手投足间始终带着妩媚风情,戏腔婉转动人,书生则是温润如玉,让人不知不觉间便专注地看了下去。 两人成亲之后,狐狸陪书生进京赶考,可却被降妖除魔的道士给撞破了身份,想要取她的性命。 书生假装不知狐狸真身,顺势应承下来,随后在道士的酒壶中下了药,领着狐狸逃走,但最后还是没逃过,被醒来后的道士给追上了。 书生死死地挡在狐狸身前,说是愿以命代之。 这段唱词写得极好,向来温文尔雅的书生格外坚毅,又带着深情。 “是个痴情人……”傅瑶感慨道。 姜从宁意味不明地笑了声,并未多言。 道士斥责书生执迷不悟,但到最后还是没有取狐狸的性命,只是在狐狸身上下了不得擅用妖术的禁制,离开前下断言——人妖殊途,强行在一处必不会有好下场。 后来书生考中,入翰林院,当了个小官,与狐狸夫妻恩爱,琴瑟和鸣。 傅瑶原以为这戏到此就算是终了,可却见台上乐声又起。 一晃多年过去,道士游历归来,回京后发现当年的穷书生已经高居尚书之位,儿女双全,可府中的夫人却并不是那位狐狸美人。 道士疑惑之下试着去打探,可却仿佛压根没人记得。 已过不惑之年的书生撞见道士,留他喝酒,提及旧事时,说是狐狸在自己身边留了三年,便抛下自己离开了,再也没出现过。 道士盯着位高权重的书生看了许久,忽而摇头大笑起来,拂袖而去。 傅瑶看得皱起眉来,满心疑惑,而这出戏到此戛然而止。 台下霎时炸开来,头一回来看这戏的人满头雾水,只当是出了什么差错,但也有先前就看过这戏的,开始同周遭的人讲起来…… “这戏就是这么个结局,”姜从宁虽是头一回来看这戏,但早就听人提起过,心中也提前就有准备,同傅瑶讲道,“也正是因着这个缘故,不少人都会重新来看,想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被自己忽略的线索。” 傅瑶就没看过这样的戏,一脸茫然地同姜从宁对视着,将最后那折戏从头到尾想了一遍,试探道:“书生在撒谎?” “这结局未曾明说,故而猜什么的都有,但大半都认为书生最后撒了谎。”姜从宁慢条斯理道,“道士去打探的时候,府中的仆从曾随口提过一句,如今这位夫人原是丞相之女……故而便有人说,书生是得了当时丞相之女的青睐,故而抛弃了狐狸,娶了这位夫人,才会从翰林院的小官一路高升到尚书的位置。” 傅瑶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发现这个解释的确说得通,转念一想狐狸的下落,却又觉着格外骇人。 她当初被道士下禁制封了法力,与常人无异,若是被抛弃了能去哪里?而书生究竟是休了她,还是一不做二不休,狠心害了她? 姜从宁见傅瑶脸色微白,便知道她在想什么,转而又道:“还有另一桩揣测。道士刚进京时在酒楼买酒,与小二闲聊时,问及这些年来京中的事情,曾提及皇上许多年前纳了位胡美人,如今已经是贵妃之位,这么些年来长宠不衰……” “因着这句,也有人猜那位胡贵妃就是狐狸,当初被皇上看中进了宫。” “那书生究竟是知情还是不知情?”傅瑶下意识地追问。 书生知或不知,就又是完全两个故事了。 姜从宁摇了摇头:“这就无从得知了。”她指了指下面议论的热火朝天的人,含笑道,“也正是因着这个缘故,总有人来反复看这戏,想知道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傅瑶霎时理解了为何这戏会在京中传开来,也不由得沉浸其中:“我从前听戏也就是听个热闹,如今方才知道,竟然还能这样有趣。” 又过了会儿,直到下一出戏开场,傅瑶还在念念不忘方才那戏的结局,后知后觉地问道:“那戏叫什么?” “黄粱记。”姜从宁道。 新戏开场,傅瑶漫不经心地听着,原本还惦记着那出《黄粱记》,可渐渐地,却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