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9页 (第1/2页)
“此次刑部尚书及时捐出上万斤粮食起了带头作用, 让其他大臣商人捐了不少出来。” “外人不知道但哀家知道那刑部尚书捐的粮多数出自温家, 不管他们家本意是为了伸冤还是其他, 可那上万斤粮食是实打实的给了朝廷一点时间能从其他地方匀调。” 温家不邀功, 让刑部尚书占了功劳,这一点便是不说皇帝查过也清楚了,即便是想走路子伸冤,那也是做了有利于名的事。 皇帝让温达官复原职,并没有升官,只是调职到京城,那么后宫里给温常在升位分并不突兀。 只朝堂的事不好直接拿到后宫来说,也就借着温常在救驾一事找了个由头。而她确确实实的给太皇太后垫了底还压断了胳膊。 “太皇太后不觉得奇怪吗?按说温家可是被抄了家,不过两年的时间如何会有那么多的粮食?” 苏麻拉姑诧异,温家秘密捐粮的事她才太皇太后说,那温家哪有那么多的钱财?又何以屯了这么多的粮食? “此事皇帝提过,是温贵人额娘的嫁妆,还有来了京城私底下有人帮衬一二。” “那刑部尚书和温达有点交情,在背后帮衬温家一二,这才让他们在京城开了铺子,置办了产业,何况温家还有连襟帮忙,几家铺子还是有能力的。” 温家的连襟是个地方官,温夫人长兄在盛京的一个小地方担任正六品通判,温夫人二哥却承了家业从商。 温贵人的外家以前是商人,家里赚了些小钱。 古来人们把名与利区分,名受世人尊重排在最前,士,农,工,商。 商人逐利,历来是排在最后。 所以温夫人的娘家有了钱财就培养自己的大儿子走仕途,为此还让兄弟二人分了家,免得商人的身份成了大儿子仕途上的拖累。 不过,即便分家了,兄弟二人依旧和睦各自发展。温家落难,他们几间铺子还是拿得出来帮温达夫妇的。 苏麻拉姑虽然解了惑,可还是觉得不对劲,但一时又说不上那里不对劲,便说起了其他的事情。 “您为何让温贵人迁宫到长春宫?庶妃只怕不乐意。” 这里庶妃说的是博尔济吉特氏,来自科尔沁达尔罕亲王和塔之女,是当今皇太后的meimei。 这里要提的便是她既是皇太后的meimei,又是皇上的妃嫔。 满人历来不重视隔辈问题,太皇太后当年还是庄妃的时候,姑姑侄女亦同是太.祖(皇太极)的妃子。 说到博尔济吉特氏庶妃这里,太皇太后忍不住头疼。 “哀家还不是为了她,皇帝不喜欢她,进宫也两年了在皇帝那里几乎没留下什么印象,哀家是煞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