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5页 (第1/2页)
等事情一直发酵, 基本是在原身第二天入宫“请罪”的时候,整个汴京,便都知道了李家的这桩丑事。 而所谓的“闹剧”,则事起于仁宗的那道诏令。 公主不守妇道,本来就是有过在先。按群臣官僚的观点来看,公主半夜擅闯宫门,违反祖宗法制(注1),则更是错上加错,官家理应严惩。 怎么到头来,官家却要把无辜受罪的驸马贬到卫州? 这未免有些太过荒唐。 显而易见的,那些崇尚“君子之道”的大臣们,被宋仁宗气得差点就背过了气。 他们觉得,宋仁宗是在徇私枉法。他枉顾了圣人教训。 于是,他们纷纷上书,既痛斥着公主“不守妇道、恣意妄为”,也痛骂着宦官梁怀吉“罪恶山积,当伏重诛”。 他们要求陛下严惩公主和梁怀吉,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是的,天下人。 皇家之事,无有小事。 不同于无权无势、只能委屈“认罪”的原身,朝廷上这些关于口诛笔伐的大臣,态度可要比原身强硬得多。 或许,宋仁宗私心里会觉得,他们多管闲事,压根就不懂得福康这些年,委屈自己跟一个身份低贱、见识鄙薄的人,生活在一起的“苦”。 但他之所以能被称为“仁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是一个仰畏天、仰畏人,“虚心纳谏”、“宽仁恭俭”的好皇帝。 面对大臣们雪花一样呈上来的奏折,他理所当然地屈服了。 当帝辛好不容易从房间出来,他首先听到的,便是仁宗颁下的、所谓的“惩罚”诏令—— 把福康公主的“兖(yǎn)国公主”封号,降成“沂国公主”,他不过是让福康公主在宫里“闭门思过”,却把他认为的、公主的两个“污点”,都贬出了汴京。 维持对原身的“审判”…… 把“玷污”了公主的“刁奴”,配到洒扫班,守洛阳皇陵…… 宋仁宗这诏令颁的,就跟闹着玩儿似的。 他倒是把福康公主的污点给抹干净了,把能叫福康公主抬不起头的夫君和jian/夫,都贬得远远的。 可这惩罚他女儿身上,怎么他忽然就开始轻拿轻放了呢? 帝辛觉得好笑。 说不准,宋仁宗就连降了福康的封号,也觉得是委屈了福康。 但,若当真如此,他当初又为什么非要为了朝堂权衡,选择让女儿“牺牲”? 这岂不是太过虚伪? 事实上,不管是摆着理所应当地姿态,伤害着李玮的福康公主,还是一面牺牲女儿,一面为女儿鸣“不平”的宋仁宗,帝辛都觉得有些恶心。 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