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集 (第5/5页)
一处,百姓都急切地望着他,焦渴的眼神里尽是快快挖渠引水的期望…… 有人甚至大声喊道:“赵大人,何时能修通渠道引水进城?” 众人也附和道:“是啊,是啊,百姓受尽无水之苦啊!” 赵抃向大家挥挥手,连声道:“快了,快了,” 众人都渴望地热烈鼓起掌来…… 24、铁匠铺前 日 赵抃和毛彦志一行来到铁匠铺前一看,挑得高高的旗幡不见了;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听不见了;红旺旺的火炉也早已熄火,没有一点热气了;几个徒弟模样的年轻汉子躺在凉席上睡午觉。李铁匠摆好了瓜果、凉茶,静候知县大人…… 李铁匠一见赵抃一行,赶紧低头哈腰迎上前来:“啊呀,赵大人亲自造访,铁铺蓬荜生辉呀!” 赵抃附耳对毛彦志说:“彦志,这可是他来求本官,非本官找他。” 毛彦志撇嘴暗笑。 众街坊听说县老爷到访,都围了过来。 李铁匠一见赵抃忙倒苦水:“大人,小的本是守本分之人,为街坊乡邻打铁混口饭吃,和大人更是没结旧怨,更无新仇,为何让乡邻们绝了小的活路啊?” 赵抃一听,心里暗暗乐了,并关切地说道:“李师傅,本官不仅从未阻挠你的生意,还着实好意劝导成全呢。” “那为何整条街坊见了小的如见仇人似的,不给我生意做也罢,大家还给小的脸色看!” 赵抃看看这位灰头土脸的李铁匠道:“李师傅,依本官看,是你断了大伙儿的活路……” “我?”李铁匠二和尚摸不着头。 “眼下引水之事是全城百姓翘首以盼,而你偏硬生生地拦下来,谁不怨,哪个不恨?接不着一单生意,炉灶熄火是早晚的事。”赵抃说。 李铁匠敲着自己脑袋,连声道:“我明白了,这是我自己作的孽!好,好,好,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明天我收拾家伙回老家去。” 赵抃知道蛮汉也是一根直肠子,性急脸皮薄,就趋势给他一个台阶下:“李师傅,崇安县里谁人不知你打铁铺那响当当的牌子?酒香不怕巷子深,旗幡一挑,炉子一烧,生意照样满当当的。这样吧,街坊都在,本官当下做个宣示,李师傅顾全大局,给予和其他搬迁户同样奖励,铁铺新址再做个免费告示,咋样?” 街坊乡邻满堂喝彩,李铁匠也落得了人情卖了乖,皆大欢喜。 25、回衙门路上 日 毛彦志与赵抃边走边叹道:“抃兄宽心待人,小弟佩服!” 赵抃摇摇麦秸扇,随口吟出:“彦弟呀,拆屋变成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哈哈哈……” 赵抃与毛彦志一行由近而远走去…… 26、城内 日 一条清澈的溪水从西门外的陈湾坡流过城西的大片土地,接着从崇安县城中间,自北向南横穿街心,出城后又穿过城南的万亩良田…… (字幕打出)一年后 崇安县城万人空港,街头鞭炮阵阵,人们欢天喜地欢庆渠水入城…… (旁白):“从此,崇安县城中百姓饮水无忧,良田灌溉水源充足。古老的崇安县城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镜头下,家家门前清流渲,户户垂杨屋檐拂, 妇聚捣衣童嬉水,翁妪荫坐话闲语; 街上又恢复了早有早市,夜有夜市,通宵达旦。茶馆里泡茶的水清得照面、满得溢杯了;百姓安居乐业,过着热闹非凡的生活。 27、沿河路上 日 一日清早,赵抃一路步行上衙门。忽然,他见城内河水有点浑浊,水面上浮着污物…… 赵抃停下脚步来到小步头,蹲下来用手捧水闻了闻。他情不自禁道:“有异味,这不成臭水沟了?” 赵抃上来边走边看,只见河里有洗衣的,洗碗筷的,孩子玩耍的,提马桶刷洗的,还有洗澡的…… 赵抃情不自禁地自语:“这样下去定会成为臭水沟!看来百姓用水护水成了一个问题。怎么办?” 28、赵家客堂 夜 赵抃吃过晚饭后,便坐在那里思考用水护水的问题。只见夫人拎着河里洗好衣裳和河里洗好澡的儿子回来。接着夫人又拎着马桶去河里刷洗…… “夫人,”赵抃叫住她。 夫人停步见赵抃看着她而不语,便道:“老爷,奴家有做得不对的吗?” 赵抃却若有所思,一拍大腿道:“分时用水,分时用水。”他笑着对夫人说:“你让我想出了一个奇招,即分时用水。就是清晨挑水,上午洗菜,中午洗碗,下午洗衣,傍晚洗澡,夜间刷马桶。只要大家都遵循‘分时用水公约’,溪水也良性循环了!” (旁白):“县衙一发出‘分时用水公约’,百姓都很支持配合。保护水源的奇招也在百姓中形成共识。后来,崇安百姓为了纪念赵知县就把这条崇安溪叫作‘清献渠’,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第三集 剧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