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淳祐(十四)甘作他怀中败将 (第2/3页)
。 彼时,杨舒桐信誓旦旦,此行必能将此莫须有之事与赵岫解释清楚。 然,福宁殿灯火全熄,小黄门说:“皇上早早歇下了,皇后娘娘明早再来。” 杨舒桐败兴而归。 榻上的被还是与他一同盖过的被,玉枕亦是一双,书房的长桌一大一小两张,未免赵岫不喝姜茶,她也将殿内茶叶收起,叫清潭日日给她煮姜茶…… 这殿,是他所赐,处处都有他的印记。 她实在躺不住,想着赵岫不肯见她,便起身往书房去,点了一盏灯,提笔将今夜审讯所得修为书信,叫来守夜的清浣,叫她一早便送去福宁殿。 接着几日,大雨倾盆,护城河水高涨,黄河决堤,大水漫田。 生灵涂炭。 半月之后,河东有人揭竿而起,聚群起义,追随者多数系洪灾的受难者。 首领自称前朝九皇子赵屽。 春分祭天之礼被叫停,杨舒桐与东京命妇组织在野贵妇广设粥棚,略有收效。 某日,杨舒桐读到一首诗。 lt;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益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gt;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当晚,噩梦缠身。 自那日之后她再未去找赵岫,他定然是忙疯了。 她送去的吃食皆被谷平生收走,未知他用没用。 杨舒桐不知赵岫是如何夜以继日案牍劳形,清明之后,命妇进宫带来的消息一日好似一日。 谷雨之后,朝政略松。 然,刑部牢狱复加,午门观刑日盛。 一日,杨舒桐收到了母亲的信,还有一个物件。 书信与上次无甚差异,但在信尾,写了一件事。 杨舒桐观其措辞,倒像是父亲所写。 垂拱十一年,先皇启运皇帝大病一场,未知其因,太医院院正力挽狂澜。此后,帝之况身日下。 然,当时太子未立,朝野心荡。 九皇子赵屽之母德妃盛宠不断,朝臣皆道九皇子聪敏好,德才皆备,当为太子。 德妃之父时任朱金紫光禄大夫,朝中二品大员,颇有建树。 刘贵仪之兄为中书令(一品,几乎是朝臣等级最高),可刘贵仪仅诞有淑福公主一女,膝下无子。 后,有人揭举沅婕妤殿中大行巫蛊之术,意图谋害当朝天子。事发第二日,沅婕妤畏罪悬梁,圣大怒,抄沅九族,仆从流放。 垂拱十叁年,皇十叁子赵岫易刘贵仪为母。 垂拱十五年,刘贵仪之兄因贪污谋私入狱,刘贵仪殁。 杨舒桐在书房从日起坐到日暮,清潭进来,见她满脸泪痕。 杨舒桐不知赵岫现在是否还愿意见她,她把书信封好,又取来那枚莲纹玉佩,一齐装入从前母亲装书信的鎏金木匣之中,往福宁殿去。 谷平生接过木匣送进去,杨舒桐候在殿外。 时节已入夏,晚间的风带着许多热气,扑得人面上滚滚。 杨舒桐径自走入偏殿,敞着门,又翻开那本《战国策》。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儿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忽闻右殿大响,杨舒桐方寸乱矣。 之后,赵岫大病。 依旧不见杨舒桐。 夏至时,西夏党项族来朝,临走留下一女,名唤玉珠。 赵岫方好,便在福宁殿中召见了玉珠。 杨舒桐听完清浣禀报,便起身说要下厨。 / 福宁殿外,犹可闻殿内丝竹靡乐之声。 谷平生跪在杨舒桐面前,不敢言语。 杨舒桐忽然笑了一下,将谷平生扶起,推门进了福宁殿。 殿内香气熏天,杨舒桐使力将殿门一臂掼上,挥走一众乐手。 殿中,立着一红衣女子,薄纱覆面,直盯着杨舒桐。 赵岫未语,表情不明。 杨舒桐心跳极快,手中食盒如万斤之重。 “姑娘便是自党项而来的玉珠?” 红衣女子凝眉,双目盈盈,“正是。” 杨舒桐呼出两口浊气,手中食盒照着玉珠面上甩去,guntang的rou糜和姜茶浇了她满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