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节 (第2/3页)
直承担着。 “我知道。”风知意微微点头,沉吟了一下,“那明天我送孩子去学校,顺便去看看情况。” “嗯,我也去,顺便送点粮食去。”孟西洲说完这话,见他媳妇儿疑惑,解释,“孩子们图新鲜,想吃学校里的食堂,说以后上学中午就不回来吃饭,打算跟那些地方远的学生一样,拿粮食去学校食堂兑换饭票菜票。” 说到这里,孟西洲好笑地笃定,“他们估计吃不了几天就会受不了的,外面那种没有多少油水的大锅饭菜,哪有你每天精心给他们准备的营养好吃?他们也就凑个热闹好玩,坚持不了几天的。” 即便如此,风知意还是担心孩子凑热闹的这几天吃不好,第二天早上送孩子们去上学之前,给他们准备了些吃食放在书包里。 其实他们家离学校很近,孩子们骑着那小车,也不过才十来分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建设学校的时候,孟西洲还特意让工人修了一条从基地到学校的路,修得又宽敞又平坦。 还因为这边都是连绵起伏的大山,为了安全着想,路几乎修的是直线,能让基地门口的守卫,用望远镜可以一眼看得到学校门口。 三个孩子第一天上学很兴致勃勃,毕竟平时在基地,除了自家兄弟,也就曹强一个玩伴。现在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同龄人,几个人都兴奋得不行。 给孩子们兑换好饭票菜票交给他们,然后把孩子们送去教室安顿好,风知意看学校里的人数确实少之又少,就去看了下学生状况。 她这学校,最初的规模是幼儿院区小中大三个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每个班级可以容纳30个孩子;小学是一到五年级,每个年级10个班,每班可以容纳60个学生;初中和高中一样,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0班,每班可以容纳60个学生。 再加上教师和学校里的职工,她这个学校最初的规模是可以容纳上万人的大学校。而且,还预留了很多扩建的余地。 可她去校长办公室看了下统计状况,幼儿园报名的才26人;小学最多,有800多个;初中500多个;高中才100出头。 而且,竟然有一大半都是外地看了中央广告特意慕名来求学的,家里都是高官或高级知识分子。其他的,都是一些县城工人家庭的子女。离学校最近也最方便上学的农民子女,居然还不到十分之一。 校长一脸愁绪,“估计是前几年知识分子遭到迫害,他们心里还怵着呢!” 这校长原本是个非常有名望的大学教授,看了风知意的教育系统和理念拍案叫绝,才自请过来当这个偏远地区的小校长。可见国民教育认知这么淡薄,真是让他这个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 风知意觉得民众教育意识不高,也确实有这个可能。但过几年,国家强制九年义务教育,这情况就会好了,便安抚他,“没事儿,万事开头难,以后会好起来的。就算学生少,咱们也不能马虎怠慢了。得把我们的教育质量打出名号来,以后就不愁没学生。” 校长听得微微宽慰点头,“也是。风校董你提供了这么好的教育条件,我就不信我教不出几个像样的大学生!” 因为学生少,国家分配过来的教师也不多。这个校长可是身兼数职,还带着高中班。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招收进来的高中生中,有好几个现在的学习水平,下一年都可以参加高考了。 风知意真心为现在这个时候教育工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而动容,感激笑道,“那就有劳校长您cao心了。” 校长不以为意地微微摆手,“职责所在,咱们共同努力。” 风知意点头,不管学生多少,学校总算起步了、慢慢地运转起来了,也算是了却了一件大事。 学校的事情上了正轨,孟西洲也终于有空开始跑他在外面的生意,需要时不时地出趟远门。 好在风知意教会了他用“手表”,几乎能天天看到媳妇孩子好好地在家里,倒也不至于太过惦记,能安心地发展他的事业。 风知意还送了辆特别的车给他,让他来回奔波时,能节省很多在路上的时间。 忙到年底的时候,他去了趟京市学校参加期末考核,回来就把年初赵学兵那事儿的结果给带回来了。 第150章 尾声 毫无疑问的,只要苏望亭和纪深活着回去,不管有没有所谓的录音证据,赵学兵无论如何装疯卖傻都逃脱不了罪责。 但是他一开始装成被吓傻的样子,确实挺阻碍审查的。 尤其是纪深三人晕了之后,到在路边被人救醒的那一段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三人是如何从上千个敌军的包围中脱身的?又是如何从那么远的境外安全地回到境内的? 这些都要查清楚,可赵学兵一直胡言乱语,审查就一直进展不顺,没法结案。 直到赵学兵身后的赵家方家等几十人全部被查处、锒铛入狱,赵学兵才终于“清醒”。可为时已晚,赵家方家那些人罪证确凿,赵学兵再老实交代或极力否认也没用。 夫妻俩习惯事后相拥在被窝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