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节 (第2/3页)
糙,可见他家境不好,但我瞧着这衣服布与布之前搭配巧妙却并不寒酸,可见他心思灵巧。” 李秀琴看了好几眼,还别说,前世就有设计师故意弄这种格子式的衣服,她怔了怔,“行,那两个都留下来吧。一个老实本分,一个心思灵巧,也能互补。” 一下卖出三个人,人牙子自是惊喜若狂,一连说了好几个吉祥话。 顺安和人牙子去办契书,李秀琴让两人过来,问他们家的情况。 两人都是本地人,黑的那个,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太多,地太少,没活路,就只能卖身为奴,讨口饭吃。 白的这个,父母生了一场重病,他不得不变卖家产给父母治病,拖了两年,人没救回来,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卖光了。他身子瘦弱,不能干重活,家里就让他读书,想着将来也能当个账房先生。 可他年纪太小,只有十三,就算识字,看他身子瘦成这样,人家也不可能用他。他只能卖身为奴。 李秀琴问过后,一个改名为顺祥,一个改名为顺宁。 让顺安给他们安排屋子,让他们跟着林晓做事。 人买好了,李秀琴让顺安去找个船匠过来。 船匠以为李秀琴要造船,一脸欣喜跑过来,可没想到对方一开始,就问他能不能收个学徒。 船匠向来技法不外传,哪怕加到五百两都不行。 李秀琴失望不已,退而求其次问他有没有徒弟每天过来帮她女儿做东西。 “她刚开始看书籍,许多都不懂,我女儿要是遇到疑难,你弟子帮着解答就成。” 船匠怔了下,船匠的书?他有些糊涂了,“您有书为何还要我教?” “书上的文字与实物还是有些差别的。”林晓笑道,“我的书是从总明观借来的,包罗万象,有许多东西,你可能听都未听过。” 就古代这种敝帚自珍的做法,想必船匠与船匠之间都不来往,更不用说探讨了。 而总明观收罗的是全国顶级科研人才,这里面的书籍都是他们编撰的,并不对外公布,只对内参详。 船匠思忖片刻,到底对这些书的期望太大,咬了咬牙,“成,我让我小儿子每日过来听您差遣。” 他突然改口答应,李秀琴自然知道他是为了什么,但还是跟他提前说明,“这些书都是我闺女从总明观借来的。我闺女需要经过秦祭酒的允许才能将书借给别人翻阅。要是他不同意,你儿子只能帮我闺女做些小东西。” 船匠咬牙,“听奶奶吩咐。” “若是秦祭酒同意,我需要你儿子教两个下人怎么造船。你不能只想着占便宜,却不想付出,我请你做东西可是付了你钱的。” 船匠想了半天,终于答应。 过了大约十日,秦官派遣下人送来两箱书,并带来一封信,信上表明,这书既然送给了林晓,她可以自行做主。 林晓不由感激秦官真是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不仅没怪罪她不小心将书烧了,原封不动又抄录一份,还任由她处置新书。 其实林晓哪里知道,不是秦官宽容,而是皇上特许。 总明观的书籍是属于整个国家的,不是属于个人的。之前秦官想送林晓书都要经过皇上允许,他才能外借。林晓转借他人,自然也要经过皇上允许。 皇上得知林晓对造船感兴趣,也想看她能不能改造海船,以便将来国库又能增加一笔收入,冲着这个目的,他爽快答应了。 林晓得到回信,心里感激秦官,就让她娘准备谢礼送给秦祭酒。 李秀琴便让顺安买了些好东西请秦祭酒家的下人带回去,甚至她还送了秦祭酒一个特别的礼物。 送完秦家人,林晓便开始研究造船。 之前她的装扮是漂亮可爱的小仙女,可学习的时候,她赶时间,不愿将精力花大穿衣打扮上,怎么舒适就怎么来。头发只是随意绑起,然后用布包起来。衣服也是舒适的棉布,宽松。她研究东西也完全是忘我状态。 这天下午,李秀琴端着范寡妇熬好的参汤。 自打进了府城,李秀琴就让范寡妇专门负责她一家三口的饮食。 喜鹊跟在女儿身边伺候,萱儿负责做下人的饭食。郑氏跟在她身边侍候她起居,郑氏的孩子复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