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2节 (第2/3页)
有个小二高喊,“菜心喽。十文钱一斤的菜心,要不要?” 有个大户人家的管事,听到有菜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过来,“我要。这些菜心全给我。” 他跑得太快,差点撞到尉迟恭,赶紧向对方赔罪,却不忘冲那小二喊,“我要,我要。” 尉迟恭探头瞅一眼,只见好好的白菘,这小二将它掰开,剥了一层又一层,只要三分之一嫩的地方。剩下的老的,就弄到旁边区域买,两文钱可以买三斤。 而整颗白菘的价格是一文钱一斤。 尉迟恭的仆人抹了把汗,“这可真会做生意啊。”竟然还能这么卖? “这边上了新品!拉蒜器!拉蒜器!拉蒜器!这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好东西。广德郡主发明的好物件。来来来!你们瞧瞧!” 呼啦啦凑过去许多人,只见那小二将剥好的蒜瓣往那盒子里一丢,盖上盖子,轻轻拉了几下绳子,再打开盖子,里面的大蒜真的变成了蒜末。 “哇!”大家直呼惊奇。 “不止可以切蒜,葱啊,姜啊,包括rou都一样可以。” 尉迟恭也忍不住凑过去,如同刚才一样,只是轻轻拨弄几下,完整的猪rou就真成了碎末。 有人忍不住呼喊,“多少钱?” “一个只要一百文,买不上吃亏,买不了不当,以后剁菜再也不用担心切到手,一天一文钱,攒上三个月就可以买到一个拉蒜器,这东西用上几十年。” 有人嫌东西太贵,有人家里婆娘就是管灶上的,觉得东西不错,用起来方便,咬了咬牙掏钱买了。 买的人当中,最多的还是那些厨子,比如在混沌铺子,天天要将馅料切得细细的,有了这玩意能舍多少功夫,买一个不亏。 于是一箱拉蒜器,只吆喝这么几声,居然就卖完了。 尉迟恭的仆人瞧着老爷没动,在边上忍耐不住,抢了一个。他家婆娘在后院忙,每回到家根本来不及给他做饭,每次都对付着吃。他明明最爱吃饺子,有了这个,包饺子就方便了。 尉迟恭没看到仆人,他静静站在边上,看着客人来来回回挑东西,挑完后,客人一块到前面结账。 尉迟恭立了半个时辰,而后带着下人转身离开良国百货。 尉迟恭两人不知道,就他带着仆人逛百货的功夫,其他六部已经将事情原委打听清楚了。 “你知道为什么林大人这次没事吗?” 有那刚从外面回来的官员,不知道情况,好奇问,“为什么?” 那大臣神神秘秘道,“因为林大人家开了个百货铺子,听说里面什么都有的卖。还有专门卖鹅掌、鸭信,反正鸡、鸭、鹅的各种部件。” “啊,真的?”那人忍不住激动起来,“我最爱吃炒鸭心,可一次就要杀十几只鸭,咱也吃不起。这以后可就妥了。” 有那嘴馋的大臣当即就打发仆人回去,让家里的管事去良国百货买菜,而且也点起了炒鸭信。 不到两天时间,良国百货随着林满堂被尉迟恭连参两回,成了上流圈子挂在嘴边的新名词。 只要见上一面,大家都会问:你家去良国百货买东西吗? 说实话大家在八卦完林满堂与尉迟恭的恩怨后,心里第一个浮现的念头就是:这良国百货到底是什么地方?真的什么都能买到?他要不要让家里掌事也去瞧一瞧。他其实也喜欢吃鸭信来着。 于是,良国百货成为官宦人家采买必去地方之一。毕竟这边菜的价格与东市差不离。总不能去城西买完鸭信,再跑去城东买蔬菜吧?那还不够费事的呢。索性就在一个地方买。 与此同时,那道鹅掌鸭信成了京城上层圈最流行的菜肴。 这天晚上,林满堂下衙回来,李秀琴兴奋得不成,将今天的账本拿出来给他瞧,“看看,今天生意多好啊。一天就卖了八十多两银子,翻了一倍还多。” 到底是大户人家采买力强,每天光买菜就能花掉几百文。 林满堂随手翻了眼账本,又问,“那些鸡鸭鹅能卖完吗?” 李秀琴喜滋滋道,“能卖完。大户人家大多数都来买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