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页 (第2/2页)
在处理完韩重赟问题后,太祖为了防微杜渐,避免再发生类似事情,专门下了一道诏书,禁止京师禁军将领和边防监护使臣挑选骁勇士兵作为亲兵卫队。 在本朝初年,张琼狱案算不上一件大事,后世史家也没有多少议论,至于发生在韩重赟身上的未遂案件,同样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然而这两件事却对周围的有心人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谨慎的杨信 宦海莫测,荣辱无常。张琼被赐死后,留下的遗缺由杨信接替。 杨信原名杨义,后因避太宗皇帝赵光义名讳才更名,这自然是以后的事,但后世却几乎已不知道杨义这个名字。杨信祖籍河北瀛州(今河北河间县),家世不详,他大概属于寻常农家子弟,因乱世而从军。 杨信也是在太祖开国前就追随左右的小校,但他与张琼强横的习性迥然不同,其为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谨慎本分,虽无值得一提的战功可言,倒也颇受主帅信任。本朝创立之日,他在禁军中任下级军官。不久,便先后迁任铁骑军、控鹤军都指挥使,加领刺史头衔。不过,彼时他的地位和声名都远在张琼之下,不仅是张都虞候的下属,按照当时军队中盛行结拜的传统,他很可能也是张都虞候的结拜小兄弟,若非发生张琼狱案,他恐怕永远无法超越这位张大哥。 张琼于乾德初年被冤杀后,太祖亲自挑选谨言慎行的杨信接替殿前都虞候一职,以防止再度发生前任的问题。为了使杨信的身份与殿前大将的地位相符,天子又特意像昔日特赐张琼那样授予杨信防御使头衔。 杨都虞候带兵到底比前任张琼稳重,尽职尽责外,便是安分守己,毫无跋扈逞强之举,因此各方都无闲言,天子也甚感满意。不曾想到乾德四年三月间,也就是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遭人诬告并差点被诛杀的同一年,杨信忽然染上怪病,嗓子遭到严重破坏,不能发声了。太祖听说后,亲自驾临其宅探望,并赐给二百万钱的一笔巨额慰问金。看到杨信虽然不能说话,与人交流有些困难,但身体其他部分依然正常,太祖遂决意仍然保留他的原职。翌年,又进一步超授其隆高的节度使官衔。蒙受如此旷世恩典,口不能言的杨信从此愈加谨慎履行职责,以回报朝廷。 宋代官方史籍称:杨将军忠直无他肠,故上委任之不疑。据说,杨信身边有一个名唤玉奴的家僮具有体察主人言行的能力,每每入朝上奏,或在军中传令,杨信只需在展开的手掌上比画几下,这位僮仆就能准确地表达出主人的意思,所以不仅不影响对天子表白赤诚,而且能照旧戒敕部属,众皆禀令,军政肃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