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人生路上,最美的往往不是结果,而是 (第2/3页)
仪式感并不是要花多少钱,玩多大的花样,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有时,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爸爸mama给孩子的仪式,可以是特殊日子送的礼物,也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这些看似很小的事,会成为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婚姻需要仪式感。一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再轰轰烈烈,如果没有用心的经营,当初在一起的初心也将会被琐碎的生活磨得一干二净。 很多人说:“都老夫老妻了,过什么节日、送什么礼物,孩子都上初中了,整那些虚头八脑的干嘛。”这是我们很多人对仪式感的错误理解,认为仪式感虚,只是形式主义。 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就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台词所说:“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仪式感不是什么虚头巴脑,而是再忙碌的日子里,也可以在特别的一天对特别的人,用心表达情感,让对方感受到爱与温暖,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 毕竟,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 而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恋爱的过程很烂漫,但始终也逃不开一个现实的问题。 两个人的未来除了靠爱情维系,物质基础也成了影响这个未来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生活处处需要钱,每个月的房贷、照顾年迈的父母、未来孩子的教育… 有人提到说“那就不要和没钱的男生谈恋爱”,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的。 面对这么现实的问题,相爱的两个人更应该一起努力去克服它。 我发现好多人并不清楚在感情中想要什么。 同事算是相亲的专业户,相亲局大多是父母安排。按章程,她周末和相亲对象一起吃个饭,聊得来就相处看看,聊不来就两散。 我们之前一起谈起对于爱情的需求,她说其实她特别无所谓。“快奔三的年纪,再聊轰轰烈烈的爱情觉得很幼稚,但物质这一块我也不缺。恋爱没意思,只是想遵从父母的意愿,找一个可以搭伙过日子的人。”她这样告诉我。 话是这么说,但真正开始和相亲对象相处的时候,她又会觉得哪哪都不太舒服。“觉得很空,一个小动作就可能会让我pass掉一个人,很容易觉得乏味和无趣。”她解释道。 因为不痛不痒的各种原因放弃,看起来是“我没有特定需要的爱情,随性就好”,其实反而是要求过高,希望得到一个「不经意间完美满足自己所有拧巴小幻想」的对象。 但不该是这么来的。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满足爱情获得感的前提。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即使这话显得世俗,但她对于爱情的需求却是明确的——“被爱,或者金钱”。 在感情里知道自己要什么非常重要,这个「知道要什么」意味着你明确知道自己「能够不要什么」。 朋友最近正在被一个大叔型的成熟男性追求。男方有钱有型,在事业上也有和她工作匹配的资源,各方面都很般配,我们这些朋友都很看好这段感情,撺掇她赶紧答应。 但她自己却踌躇不定。 她承认自己对一段新关系有所心动,但两人的年龄差有点大,她依旧想要体验更年轻的浪漫和悸动。 “以前上大学谈恋爱的时候,总嫌男生幼稚,现在成熟的追求者出现了,我却又想找回之前那种怦然心动的甜蜜感。做人好矛盾。”她不止一次跟我这样感慨。 很难有十全十美的恋爱。有时候我们会在对象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