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 第30节 (第2/3页)
舒月本来也是这个意思,“行,互相道歉吧。” 两个孩子互相道了歉,暂时和好休战。 舒月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把碗留给程山洗。 晚上睡觉的时候,程山想要抱她,却被她奋力挣脱。 第二天早上六点,她匆匆吃了点早饭,就跟谢秋珊出门去了码头。 程山献殷勤,让她多拿些钱和票,给自己多买点东西。 她不是没有感动,他的暖意和关切,她都收在心底。只是原则不能退让。 至于孩子们,今天就留给程山,她也没问他打算怎么带。之前听他说过,如果她有事儿,实在不行也可以带部队里去。 舒月走之前,跟三小只说了,自己要去市里买布,问他们有没有想要的东西。 程白鹭依旧惦记着她的衣服,强调要红色的。 程白杨说要吃桃酥。舒兰摇了摇头,表示不要。 舒月告诉她,会看着给她买的。 今天是周日,谢秋珊学校没课,她把孩子交给婆婆,吃过早饭就来敲门叫舒月。 两人跟着一起到码头,经过大概两个半小时,轮船九点半就靠岸了。 连城市属于中等城市,比原身出生地河东市要大一些,城市建设看上去也更加气派。 谢秋珊来过几次,卖布、卖食品的地方知道在哪儿,她们搭乘公交车直奔目的地,先去买布。 到了地方一看,门头正中间上写着“百货大楼”几个字,旁边还写着“生活服务市场”。 这是一座三层的小楼,据说建于一九五三年,是俄国人设计的。类似的建筑在现代北方的某些城市仍然可以见到。 走进去以后,相比镇上和岛上的供销社,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了。 不过在舒月眼里,依旧觉得挺简陋的。 心里感慨:见过“大”世面貌似也不是什么好事,这导致她眼光很挑剔,看什么东西都觉得“不怎么样”。 不过这里已经是全市最高档的商场了,能买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还有卖纸张、作业本、铅笔钢笔、玩具的。她们走上二楼,放眼望去,大半的地方是卖服装的。有卖成衣的区域,卖布匹的区域,还有卖鞋的区域。 成衣区有三个大姐守着柜台,她们看到舒月和谢秋珊走过来,发现从长相气质到打扮二人都属于出挑的,一看就不是买不起的穷人,所以还热情的问了一句:“买衣服?”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长发大姐推荐:“这种套装,是今年的新款。”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连衣裙还挺流行,国人叫布拉吉。但是大运动开始后,旗袍、短裙不能随便穿,因为象征着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传出去可能还要受到批判。所以能穿的款式非常有限。 舒月没什么看上的成衣,她打算买布自己做,正好练练手了,而且价格要便宜几倍。 谢秋珊也是一样的打算。她的布拉吉压了箱底,现在也不喜欢买衣服了,能自己做就自己做。自从家里有了缝纫机,做衣服这门手艺已经学会了。 她们走到买布的柜台前边,两个大姐正在闲聊,看见她们也只瞥了一眼,便继续聊她们的。 这个态度在国营商店很正常,她们是吃公家饭的,没有背销售业绩指标,不需要热情拉客,不需要有服务意识,顾客选好了告诉她们就行。 这是个体面工作,她们眉眼间自带一种高傲的优越感。 不过这里的布匹种类和颜色,确实比岛上的商店里好多了,挑选起来更容易。 舒月给自己选了一块绿色碎花,一块白色的棉布,找了半天程白鹭要求的红色,结果柜台大姐告诉她没有。有一种橙红色,也非常亮眼,而且很少见。她决定,就买这个颜色。 谢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