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欢_大宋清欢 第2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宋清欢 第216节 (第3/3页)

拣煎制药材等技艺的综合性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封艺徒坊,开张了。

    首届学徒,除了刘锡家抚育的西军孤儿外,还有京中各处慈幼所的娃娃们。

    女孩儿居多。

    毕竟,男性少年,从军、受雇的出路,更广。

    只有十来个先天瘦小体弱的男孩子,来学誊抄、会计、医药。

    晴朗的辰末时分,端王府的马车停在艺徒坊门口。

    国朝亲王,无参政实权,但品阶为正一品。

    赵佶今日来出席开学仪式,作为朝廷合作办学的一方——开封府,自然得一把手出面。

    龙图阁学士、时任开封知府的吴居厚,率开封府分管京城民政与教育的南院使判官,以及功曹房的许参军,上前迎接端王。

    赵佶紫袍翩翩,风仪雅正地与三位京官见礼寒暄后,目光一偏,就看到了立在门口的一块石牌子。

    吴知府笑着指指侍立一旁的姚欢道:“端王,方才姚娘子已引着本府观详,此乃大王所提的坊训。大王的字,真是潇洒挺秀、气骨如兰。”

    赵佶盯着石牌上“巧手妙思、自食其力”八个字,十分满意。

    刻得很不错嘛。

    想想自己的姑父,有“大宋第一名士驸马”之称的王诜,也就在他的西园里开个雅集,哄哄那些失意文人、方外人士,立块屏风让他们提提字。

    而自己提的这八个字,摆在熙攘热闹的京城大街边,往来士庶都能观瞻,一观一瞻间,就能想到他端王资助孤幼、传授百技的仁义善举,多好。

    姚娘子说得对,真名士,莫止于独善其身的风流,达则兼济天下,才是上流。

    赵佶遂乐呵呵地回应道:“吴龙图,这是姚娘子想出来的。她说,当年张载收徒,训导弟子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院有院训,这艺徒坊,也要有坊训。”

    “此坊训甚好,简练,明白!”

    众人身后,响起一声喝彩。

    只见邵清陪着简王赵似,款步而来。

    “十三弟!”

    赵佶唤道,口吻自然亲切。

    赵佶和赵似只差一岁,从小在宫中相伴长大,性格与所好大相径庭,感情却不淡。

    出宫开府后,纵然身边各色人等,明里暗里地示意两兄弟,他们之间或有争夺储位的利益冲突,赵佶见到赵似的第一反应,也仍然润泽了纯净的兄弟之谊。

    赵似目光温和诚挚道:“今日官药局难得清闲,恰听邵提举说,隔了几条街,十一哥的学坊开张,我拔腿就来。”

    赵似与赵佶,一对儿国朝亲王,由吴知府等人陪着,并肩往里走。

    跟在后头的姚欢,望着简王与端王宽袍大袖的背影,依稀听见二人的说笑。

    “跟十一哥打个商量,慈幼局有些娃娃眼看着也过十岁了,可否让他们来十一哥这里,学些手艺?”

    “成啊,但你也得每月给此处送些rou菜米面,可使得?”

    “使得,使得!”

    姚欢瞧着,听着,不由凑近邵清,低声问:“你请动的?”

    邵清浅笑:“说了一嘴而已。我只是忽然想起,简王说过,小时候爱和端王一道烤包子。”

    一行人进到宽敞的正院。

    端王和吴知府,对着乌泱泱近百个从八九岁到十三四岁不等的男女娃娃,训导一番“汝等应惜取光阴、勤勉磨砺”的话,又给李师师、徐好好、张择端、沈子蕃等师傅发了盖有开封府官印的聘书。

    因正逢重阳节,为了热闹喜庆,也为了让从王府到官府的金主高兴,沈子蕃特意做了几朵绢丝簪花,并几件装着茱萸果子的缂丝荷包。依着时下风俗,男子簪花,家中女眷则配戴茱萸囊。

    仪式结束,姚欢引着诸人参观学坊,从男女严格隔院而居的寝室,到陆续布置完善的教学课室。

    最后是膳厅,用午膳。

    如此一顿忙完,送走贵人们,姚欢坐下来吁气擦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