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期(GL)_分卷(5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51) (第2/3页)

    不喜欢也不会第一个想到回来做。隋然暗自感谢淮总放了她一马,没有继续追问,以轻松的语气道,我中间空窗太久,真要找别的工作不一定好找。兆悦起码有海澄在,能拉我一把。

    海澄对你蛮特别的。

    隋然摸不准她是接着自己的话提到海澄,还是对海澄有其他想法,想了想,说:是遇到困难会想求助的朋友。她挺厉害。

    淮安嗯了声,表示自己在听。

    作为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体,人大概都会有一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于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需求换言之,是被需要,或者有依靠,亦或两者兼有。

    一些人会将需求投放到外界,继而从外界的反馈获取满足感。

    另一些人专注于自我,无论外界如何纷扰变迁,他/她知道自己正在走的路通往何方,他/她不会怀疑自己正在、将要进行的事业的价值,对于自己的意义。

    一只手数得出的交际范围,海澄属于后者,隋然估计自己一辈子达不到她那种境界,只好当个搬砖工,看着路在自己手下一块砖一块砖地铺平,铺开。

    比如说,先从站稳脚跟开始。

    我回兆悦干这行也抱着投机的想法。辛苦是辛苦,事儿也多,不过来钱快,收入没有天花板。隋然说,也是NIP时期的收获。

    五年前,NIP的项目给她彻彻底底上了一堂社会大课。她顶着公司和海澄的压力,在业主招商和淮安之间来回周旋,像陀螺似的团团转,时不时再受点同行撬客的惊吓,折腾得够呛,但最后的收益超出想象,数倍回报了付出。

    NIP项目算是她人生的拐点,从那时起,指明了她往后数年的路。

    总的来说,这行的成果立竿见影,成功与失败,给出的反馈还算即时。不像你们做投资的,可能一个项目周期要好多年。说到这里,隋然忽然想起冯忱忱冯老,补充,跟研发更没法比。

    冯老的故事待会儿讲给你。淮安伸手拿走隋然手里的果盘,指向厨台上一字排开的餐盘,水果先放一放,准备吃饭吧。

    淮总怕不是精通读心术。

    也不知道她怎么就那么敏锐地抓住了关键。

    隋然不无敬畏地用双手捧起餐碟,目光从淮安面上一扫而过。她眼下的薄青比早上刚见时褪了一点点,只是一点点,倦意难掩。

    隋然问:吃过饭要不要先休息会儿,睡个午觉?

    听故事早听晚听都一样,淮总眼皮儿都快摞出三层了,得先补个觉。

    也行。

    淮安没拒绝。

    听到主卧关门的细微动静,隋然轻轻吐了口气,回客房拿出手机戳海澄的头像,直接发送语音请求。

    海澄拒接了,回信:「会议中。陪聊请注明限制等级[警告]」

    隋然捏着鼻梁看手机,都哪儿跟哪儿。

    餐前攒起的深深的疑惑和郁气再次聚集在胸口,像吃太快没来得及完全咀嚼的水果卡在某个位置,上不去,下不来。

    她一直很喜欢和淮安吃饭的感觉,心照不宣、不会尴尬的沉默,让人能够专注于食物本身。

    刚才那餐也不例外,应该。

    跟往常一样,两人很少交谈,但说不上是她自己心虚,又或者对面精力不继,有几次,两人视线交汇,淮安看样子有话要讲,最后要么因为她的避让化为欲盖弥彰的轻咳,要么只是淡淡一点笑,问饭菜是否合口味。

    淮总只要不板起脸吓人,眼尾唇侧稍稍带点弧度,就颇有春风化雨的韵味,谈不上笑里藏刀。

    她也并没有真的秋后算账,一定要她说出隐瞒的原因。

    相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隋然思前想后,不得不承认问题出在自己这里。

    海澄:「喂喂?在吗?」

    海澄:「啥事儿?」

    海澄:「淮总晚上跟我们一起吃饭不啦?」

    海澄:「再不回我给淮总打电话了哦。」

    白底黑字写着的开会呢?

    隋然:「开完了?」

    海澄:「快了。」

    海澄:「等我五分钟,我这边完事儿打给你。」

    隋然戴上耳机,来到窗旁。

    高楼俯望,城市不再像平时那么拥挤,天际线被弯曲的浦江一分为二,向东西绵延。大小轮船点缀着白色江面,隐约听到悠长的汽笛声。

    往右看,一辆车驶出地下车库,向小区另一条路的出口开去。

    一个多月前的某个晚上,她在说完等您回来以后,也是从那个出口离开的。

    手机持续震动了三秒,隋然点下接听。

    你有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