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四十一章 随军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随军行 (第1/2页)

    (这玩意儿,有意思奥……)李孟羲觉得自己是见到了高科技。

    为何说是高科技,因为雨伞据说是鲁班发明的,春秋战国早期中原就有了成熟的收缩伞的技术。

    而直到十七世纪,中国的雨伞才传入欧洲。

    区区一定帐篷,用上了伞的结构,跟技术欠发的其他区域的三角帐篷比,不知高哪里去了。

    三角帐篷更确切的说法是圆锥形帐篷,帐篷顶由一根棍支撑起空间,结构极其简单,但浪费了大量空间,人员承载力有限。

    看着乡勇们把能放下十张床铺的大帐篷拆下骨架叠起来,叠成了厚厚的比被子大不了多少的一个方块。

    李孟羲目视着乡勇们把叠好的帐篷抱着去往车上放,“这帐篷挺牛逼。”李孟羲小声自言自语嘀咕了一句。

    看起来很简单的技术,其实很重要。

    因为轻便,帐篷占据的运力就更小,马车可以带更多的粮草;因为空间利用充足,一顶帐篷可以睡下更多的人,同样的人数,需要的帐篷就更少,从另一个方面减少了对军队运载力的消耗;至于李孟羲看重的便捷性,倒是没那么重要了,帐篷便于搭建和拆卸,顶多就是省一些时间罢了。

    “二哥二哥!”砖头突然拽着哥哥的手一边晃一边大叫。

    “怎么了?”李孟羲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问。

    “二哥,咱的债个(方言,音读债个,意同这个)呢?”砖头不知帐篷叫什么名字,他伸出小手指指着另一边还没拆掉的帐篷焦急的指给哥哥。

    砖头虽说不明白,李孟羲一下就知到弟弟是什么意思了。

    李孟羲一拍脑袋,幡然醒悟,他只顾着乱跑,把自己的帐篷给忘了。

    急急忙忙的往回赶,回去时,李孟羲看到帐篷有乡勇已经在帮忙拆了。

    脚步放慢了少许,李孟羲面带笑意走近,向帮忙的乡勇们道谢。

    拆帐篷本该是自己的事,人家帮忙了,就算是刘备的军令让他们帮的,那也该感谢。

    帮忙的几个乡勇笑着回应说不必,举手之劳。

    自刘备义军于大兴山一役击败邓茂程远志部,收拢俘虏,清点缴获,并向其他临近州郡派出哨骑,至今日哨骑回转,前后已有五日。

    刘备军终于开拔。

    短短五日,对李孟羲而言,动荡起伏的像是月余,他从快要饿死,到成功投靠刘备,日日有鸡有rou,不过数天,他和弟弟脸上的饥黄之色已经消失不见,兄弟两人小脸上多少开始带点血色。

    一架又一架板车从身边经过,过去一辆,车上是满的,再过去一辆,还是装的满满的,板车上不是装满了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就是装满了锅碗瓢盆等杂物,连着几辆都是如此,李孟羲迟迟无法等到一辆还有空隙的车,好让他把被褥防上去。

    正当李孟羲身旁竖着卷好的缟席,怀里抱着被子在道边左看右看不知所措。

    “孟羲。”刘备骑着马来了。

    毛色棕色的骏马踩着踏踏的蹄声,停在了李孟羲面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