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23节 (第2/2页)
胡厚荣倒是没有反驳或质问,因为他知道王浩说的很可能是事实。 王浩的主要研究都是数学内容,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包括ns方程,即便牵扯到物理,也是超导的机制研究,和粒子物理似乎关系都不大。 这次的研究很可能就是临时起意,对于杨-米尔斯方程进行了思考…… 然后,成果就有了! 胡厚荣继续想着还是感觉很郁闷,他代入的想了想,如果自己有王浩的天才程度,确实不用考虑什么粒子对撞机项目。 实验? 根本不需要! 做一下数学计算,稍稍研究下理论,一个站在高处的理论物理学家,提前能预测出实验结果了,为什么还要‘费心费力’的去做实验呢? 有一大群实验物理学家,会倒贴经费争着抢着帮忙做实验验证啊! “唉~~” 胡厚荣最后还是叹了口气,“王教授,你有什么实验方面的需求,可以和我们高能所说,我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还能用,你也知道谱仪探测项目,至于粒子对撞机项目……” “咱们线上就不谈了,我们下个月陵城见。” …… 王浩和胡厚荣通话以后,倒是觉得对方人还很不错。 其实粒子对撞机项目,具体支持还是不支持,个人角度不同,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站在一个量子物理专家的角度,基本都是持有支持态度的,尤其是那些专门做实验研究的,像是高能所的学者们,他们怎么可能反对大型的粒子物理实验项目呢? 这就好像是做普通的实验研究,有更好的实验工具、实验环境,对于研究成果,甚至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实验物理学家们,连个实验室都没有,还让他们怎么做实验呢? 站在国家角度上来讲,那就是官员考虑投入‘值不值得’的决策问题了。 王浩还是摇摇头。 这种超大型项目的问题,他已经有了参与决策的资格,也知道自己的意见很重要。 他还是不想发表看法。 作为一个纯粹的学者,他还是喜欢投入到研究中,而不是去思考和自己几乎无关的内容。 现在直接相关的就是新的理论研究。 就像是黄金时段的新闻报道所说,他的研究很可能开启一个新的理论。 这就是湮灭理论。 王浩一直希望能够完善湮灭理论,但因为找不到湮灭力和其他三种基本力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以现有的量子物理理论,来作为湮灭力的数学基础构造,想要完善底层数学基础,就会非常的困难。 他仔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建立一个任务。 即便是难度非常的高,因为是独属于他自己的理论,和超导机制的研究直接相关,还是要进行研究的。 建立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构建湮灭理论的数学体系(难度:s+)。】 【灵感值:0。】 “又是s+?” 看到任务的等级难度,王浩倒是没有感到意外,却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挑战高难度。 ‘任务一’是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难度等级达到了‘s+’;‘任务二’是构建单方向的半拓扑体系,难度是s级别。 现在又是一个‘s+’的构建湮灭理论数学体系。 “这样看起来好像构建半拓扑体系还是最容易的。” “是因为应用物理的数学理论研究,要比微观物理的理论研究……简单?”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想到自己和比尔卡尔、林伯涵一起的研究,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展,顿时感到有些郁闷。 研究,真的是太难了! …… 很多人都在讨论王浩最新的研究,而大学里的普通学生讨论更多的是丁志强。 王浩,似乎距离他们太遥远了。 丁志强也是学生,自然有一种亲近感。 王浩在公开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起了丁志强的名字,丁志强也跟着火了起来。 好多媒体的报道都出现了丁志强的名字,有的甚至直接把他归为了‘天才’,认为他会是未来国内数学界的顶梁柱人物。 因为,丁志强还只是个研一的学生。 作为一个研一的学生,就能够在研究上帮到王浩,想想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丁志强被彻底曝光了,他成为了校园的名人。 之前丁志强也很有名气,因为他是王浩指名道姓要的学生,可学生毕竟只是学生,而现在他的名气已经出了西海大学,扩大到了全国范围。 因为媒体上有很多的报道,认识丁志强的人全部都知道了。 当天老妈特别打电话过来激动的说道,“小强啊,从小我就知道你是个天才,虽然高考没有考好,但也是因祸得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