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9页 (第2/2页)
大客户孙氏的亲大爷。有个举人当大爷,竟然也要亲自下厨做饭,难道是下嫁了? 不过宝月跟孙氏还没熟到互相打听家世的地步,所以宝月就老老实实地把即将溢出的好奇心又按回去了。 县里一些年纪小的、想要考取功名的秀才也会拜在孙举人的门下。不过他们不在学堂读书,只不过是在有问题的时候来请教一下孙举人,或者写了文章,拿给孙举人看,让老师指出不足之处。不过这些秀才们的束脩全都是一文不少地付了。 家里有钱的人家,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孙举人门下启蒙,一学就是好多年,有不少人都已经考上了秀才。 孙举人的名声很好,不少外县的人也慕名而来。所以即使孙举人的束脩很贵,但是依旧年年招满,不少人走后门都进不来。 按理说,都考到举人了,大部分人都是想要更进一步,进京赶个考啥的,中了进士可就能当官了。 孙举人也曾经上京赶考过,但去过一回之后就再也没去过了,第二年就租了个学堂,安心在县里办学堂教学生,靠着县里给的补助和学生的束脩过日子。日子过得很是富裕。 宝月挺佩服孙举人的,只去了京城一趟儿,就认准了自己的定位,不再浪费钱财赶考,反而非常务实,舍下身段开学堂,现在备受尊重。 松江府本就不是啥学术氛围浓厚的省府,读书人少,读书厉害的大儒更是一位都没有。 孙举人通过的乡试也只是个省级考试,跟他竞争的人都是松江府的人,他都没有拔得头筹,更别提跟进京赶考的人竞争了。 能进京赶考的考生可都是全国各地的拔尖人才啊。跟这些举人竞争进士名额,难度可想而知。 县里虽然会资助举人进京赶考,但是钱数有限,船营县也没有特别有钱的乡绅,孙举人自然也得不到有钱人的资助。 对孙举人这种小户人家出身的人来说,与其考取功名,还不如在家办学堂搞钱来得畅快。 其实宝月那不靠谱的公爹也眼馋孙举人赚的束脩,曾多次尝试考取举人,可惜才疏学浅,饶是在松江府这种读书人少的省府,依旧没成功中举。 年岁渐渐大了,周秀才也折腾不动了,这才歇了心思,安心教学。但是却没有死心,想要让儿子们继承他的衣钵,继续考取功名。当然,这些被周秀才寄予厚望的儿子们中不包括小木头。 不过松江府近年来人才辈出,秀才可不像早些年那样好考了。周守义和周守礼两兄弟都尝试过好几次了,依旧没有成功考中秀才。 周守义如今已到成婚的年纪了,再不找媳妇,就挑不到好人家的闺女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