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40) (第2/3页)
都沉默了,他们生来学得各种学术,不畏寒暑苦心钻研,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能得君王赏识,做出一番成就出来?若是得遇机会,说不定还能名留青史,光宗耀祖。 去秦国,很多人都心动了,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知道什么时候,很多人都开始说秦国如何如何好,国君如何如何贤明。 而最主要的,他们得知了一个消息,去了秦国,只要有才华之人都会受到重用。因为秦国不会看你的出身门第,哪怕只是一般的世家子,没有任何的背景,只要你有能力,根本不需要什么荐书。只需要去官衙中考试答卷,等上一两日就会有消息,而且会给你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如果政绩突出,手下治理的民生经济有所增长。每年的绩效考核呈上去,根据实情,会有很大的晋升机会,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巴结靠山而被埋没。 这天底下有实力的世家毕竟占少数。很多人都是从落没的世家出来的,还有些家底,毕竟不丰。 而当今之世,基本都是荐贤任能才能获得君王的看重。想要地位高的人荐贤,其一,你要有真正贤能之才,能出类拔萃。其二,那就依照规矩需重金换取了。然而一般的世家子又哪里能有这么大的家底倾力为之。 当年卫苏初来颍阳,能进颍阳学宫,也是多亏投靠了陶家,方才有此机遇。否则,一个农家子出身,只怕连陶家主的面都不可能见到,更别说得到陶家主的荐书推荐入学宫了。 也是因此,很多人哪怕游历遍天下,最终也不过是潦倒落魄,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生也难以有寸进。 而秦国这样新奇的选拔人才之法,还算是公允,不论出身,只问学识。这就让很多人升起了一丝希望,这是一个机会,能出人头地的机会。 与其在其他诸侯国白白浪费时日,还不如直接去秦国。所以,更多人对秦国报有好感,心中第一选择,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秦国试试看。 第182章 李兄说得是。有人赞同刚刚的话, 谁说秦国就弱了?日后我也要去秦国走一趟。如果可以,能为秦国效力,也是我辈之幸。 众人点头赞同,看来想法都一致。 你们?这是都想去秦国?有人疑惑, 秦国有什么好的?蛮荒之地 话还没说完, 有人嗤笑一声, 你是新来颍阳城的吧?见那人点点头, 这才恍然道:那就难怪你不知道了,不过等你在颍阳城待久一点就知道了。 那人还没明白知道什么东西,这些人已经转移了话题, 其实还有一个消息,听说不仅仅是钟离晖一人投奔了秦国。大家还记得学宫的卫苏卫先生吧?他也在秦国。 卫先生居然去了秦国?有人不可置信道。 如今的学子几乎就没有人不知道卫苏的,他们人手都在用的纸笔,那可就是卫苏弄出来的, 大大方便了读书之人。 曾经只有大的世家贵族才能珍藏的稀世珍本之类的书册, 也渐渐普及开来, 也让很多人能接触到。这要换做以前,是根本就不可能见一眼的。也是因此, 卫苏的名声在读书人之中是十分尊崇的。 当年娄国君将卫苏请去了秦国, 这事儿大家都知道的。然而娄国分崩离析之后, 卫苏也跟钟离晖一样不知所踪。他也没回颍阳学宫, 后来有传言说他在往邶国去了, 也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卫先生一直都没有确切的消息, 这人说得这么笃定,难道真是有确切的消息? 那人神神秘秘, 看了一眼四周, 这才小声说道:秦国有今日, 全靠了卫先生,现在卫先生在秦国已经被秦王拜为相国。如果不是卫先生,怎么可能会有今日之胜?当然了,钟离将军的确是当世无双的将才。可是要没有卫苏在不遗余力的制定国策,经世济民。秦国哪里来的精兵强将,又哪里来的军备粮草? 难怪了!就说嘛,秦国穷僻之地,国内的百姓都难以饱腹,兵将更是老弱残兵。这样的国力,想要打胜仗,别说钟离晖了,就是神仙来领军也不可能会打赢的。 如此说来,秦国那考核任人的条规也是卫先生制定的了? 这可是大大方便了读书之人,可以说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为官的门槛。让人人都有想同的机会,这样平等的选拔人才机制,也只有卫苏这样从底层上去的人才会想到的吧?毕竟卫先生身为农家子,最是知道底下读书人的难处的。 依我看来,那就是八九不离十了。有卫先生那样的经国济世之才相助,秦国用不了多久就能远远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而且此时秦国正值用人之际,我等去了,凭借毕生所学,定然能够大展拳脚,得君王看重。最后平步青云,如卫先生一样得世人敬重。 他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平步青云。绝大多数人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起来,等游学结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