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零再婚夫妻 第83节 (第1/2页)
杜春分打开尼龙袋,里面还有一个袋子,袋子拆开,东西是用报纸包的。报纸里面是四双棉鞋,四双棉线帽和四条围巾。 邵耀宗见围巾和帽子通红通红,跟国旗颜色一样,不作他想,肯定是给几个孩子的。让他倍感意外地是居然有平平和安安的。 杜春分给孩子分下去,从里面掉落一封信。二壮在信中解释,棉鞋是他娘做的。毛线帽和围巾是张连芳织的。 “要不要看看?”杜春分见他好奇就把信递过去。 邵耀宗:“合适吗?” “你不在意二壮撺掇我跟你离婚,没啥不合适。” 邵耀宗气笑了:“这小子!可真是你亲徒弟。” “跟你弟比呢?” 邵耀宗笑不出来,无奈地说:“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娘,是这样戴的吗?”小美跑过来。 红彤彤的帽子和围巾戴上,衬的小孩白嫩的小脸越发白净。 “美的很。”杜春分很敷衍地给她整理一下。 小美要的只是个态度,没比刚才好多少,一样美的转圈。 平平和安安眼巴巴看着杜春分。 杜春分朝俩孩子招招手。 姐妹俩同时扑上去。 杜春分给她俩弄一下围巾,露出小嘴,“平平和安安越来越好看了。” 姐妹俩高兴了,去卧室找小美。 邵甜儿坐在地上吭哧吭哧换新鞋。 杜春分服气,“戴上新围巾和新帽子还不够?” 小孩摇了摇头,摸着软乎乎的棉花,“暖和。” 杜春分无奈地蹲下去给她穿鞋。 邵耀宗把信递给她,把孩子的鞋拿出去晾晒。 杜春分跟到院里:“看完啥感想?” 邵耀宗终于知道正常的亲情关系什么样。真正的亲人没有索取,有的只是关心惦记。 杜二壮跟在杜春分身边不过五年,几次信中都担心她一个女人带着俩孩子远离故土,受尽欺负。他上战场九死一生,他父母从没问过危不危险?从没说过,家里现在有钱了,太危险就转业。 从来没有! 邵耀宗想了想:“寄五斤核桃。寄多了得以为咱们这儿遍地核桃。” 杜春分莫名觉得这话耳熟,听到隔壁小婴儿的笑声,恍然大悟,蔡母说过。 “听你的,二十三就寄。” 杜春分把信和东西寄出去,部队的年味重了。 邵耀宗反而愈发忙碌。 早上加了早训,晚上还不回来。 直到二十六这天,邵耀宗才从部队回来。 杜春分怀疑换别的团顶上去。 “你们这几天忙啥呢?”杜春分想起部队的纪律,“挑可以说的说。” 邵耀宗脱掉身上脏兮兮的大袄,道:“沿线转一圈,保证这边的人过个安稳的春节。” 到处一片银装素裹,压根不能行车,杜春分不禁问:“走着去的?” 邵耀宗点了点头,换双杜春分之前给他买的棉鞋,舒服的喟叹一声,“真暖和。中午吃什么?” “烤炉上有红薯,你先吃点垫垫。下午炸馓子。” 馓子这东西在淮河以北很常见。 邵耀宗小时候没吃过,在部队有次出差的时候吃过,芝麻香面香nongnong的油香,简直满口香。至今仍记忆犹新。 邵耀宗:“听说炸那东西特费油?” 油票买菜籽油,这个油可以用来盘炸馓子的面条。猪rou票买肥猪rou,熬出的油正好可以用来炸。 杜春分:“大的费油。我打算炸小的细的,像我巴掌那么大。” “那么细不会碎? 杜春分虽然不是白案师傅,但煎炒烹炸中“炸”不可少。炸馓子最重要的是火候,炸的时间短费油,馓子吃起来跟喝油一样。炸时间长,有可能微微发苦。 火候这点她有把握,杜春分有自信做好。 本想让隔壁的蔡母帮她夹炸好的馓子,邵耀宗既然回来,就不用劳烦人家。 午饭是白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