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科举我科学_别人科举我科学 第9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别人科举我科学 第92节 (第3/3页)

家算什么,村里头最出息的是大郎,大郎可是小王爷亲自提拔的人,今年弄来那粮种收成比人家的高了整整三成!”

    这话茬打开,立刻有人说:“大郎,今年是赶不上了,叔求你一件事儿,明年能帮咱留一些粮种不。”

    如赵怀所料,粮种的推广根本不用他们花力气,老百姓瞧着别人收成好,立刻就知道这粮种的好处了,上赶着去种。

    李大郎知道小王爷是想大力推广粮种的,顿时笑道:“诸位叔叔伯伯尽管放心,小王爷费尽心思优化粮种,为的就是让咱老百姓的收成更好,只要大家伙儿愿意,粮种管够。”

    村人一听也笑了:“大郎,有你这话咱就放心了。”

    “哎,今年就是胆子太小,以后但凡是王府拿出来的东西,咱想都不用想,想种了再说,肯定是好东西。”

    “小王爷总不会害咱们老百姓的。”

    李大郎听着,心底暗道小王爷果然料事如神,去年让粮种所马不停蹄的制作粮种备用,等的便是今天这一招。

    当时李大郎看着那么多粮种,还在发愁万一没有那么多村人愿意种怎么办,若是如此的话,他就算咬咬牙求人,也得完成小王爷的任务才行,谁知竟是他杞人忧天了。

    想必经过这件事,瑞山王府在老百姓心目中越发神话,再想要推广什么就不必费时费力的去说服老百姓了。

    赵怀愿意等这一年,便是打着这个主意。

    李老汉听着村人的话也笑,临了低声问儿子:“王府不是弄了个养猪场,今天也该开始杀猪了吧,你怎么不过去帮帮忙?”

    李大郎一听,无奈道:“爹,养猪场不归我管,我要过去才招人烦。”

    李老汉有些可惜,但也知道是这个道理。

    王府里头分工明确,责任也明确,若是跨界便容易引来龃龉,李大郎当初走了好运管了优化粮种的庄子,如今要是再去管养猪场的事儿,那就不是能干,而是抢功劳了。

    不过正如李老汉想的那样,王府的养猪场此时也正热闹着。

    寻常百姓家养猪,都是一头两头的算,像李老汉这般一下子养了五头猪的都少,但王府的养猪场却养了上千头。

    赵怀当初差人整理的养猪手册,百姓如何他不细管,但养猪场却严令一五一十的遵照着做。

    王长吏担心下人偷懒坏事儿,特意选了个诚实可靠的小吏,名叫林木。

    林木名如其人,为人处世也有几分木讷,但好在听话实诚,赵怀布置下来的任务,一是一二是二,他当做圣旨来做。

    像是清洗猪圈这样的脏活累活,普通老百姓家难免疏忽,但林木却日日盯着,但凡有人偷懒便要责罚,将那些猪收拾的比人还干净。

    正因为林木盯得紧,养猪场的一千头猪从头至尾也没死几只,更没有爆发猪瘟。

    临近过年,王长吏来养猪场看过几次,心底满意,见林木还是以前那个木讷最笨的样子也不烦了,拍着他的肩头保证:“你的猪养的很好,等王爷问起,我会为你表功。”

    林木只会傻笑。

    王长吏的原意是,等杀了猪年底汇报的时候,为林木说上几句好话,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过了几日,赵怀听他汇报今年税收的时候,忽然问了一句:“开荒的田地三年无税,怎么今年的税收远超往年?”

    王长吏笑着解释:“荒地虽不用交税,可今年瑞山收成好,家家户户大丰收,不用像往年一样减税,光是这一项便多了不少。”

    赵怀仔细看了看,确定并未多苛捐杂税,比起其他地方来,瑞山的税收还算少的,也在老百姓的接受范围之内,才笑着说了句不错。

    相比起其他地方的百姓,瑞山城的百姓过得确实不错,先瑞山王还活着的时候,对百姓就不算苛刻,等赵怀回来,又大力发展生产,削减了部分杂税。

    瑞山又是赵怀的属地,不需要直接向朝廷纳税,这般的好日子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赵怀确定税收没问题,又问:“养猪场那边的猪是不是该杀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