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页 (第1/2页)
谢黛宁闻言脸色一变,放下了筷子:“此话当真?” 华庭点头:“我瞅见两次,他旬休时在后山偷偷见了一个梁城来的文人,交给这人数篇文章,第二次,也就是前日,我跟着那个文人一路去了梁城,他直接进了一家书店,我发现后院屋内聚着数十个书生抄书,书店藏着卖,不过无人介绍不肯卖我,所以也不确定是不是有徐掌教给的文章,或是还有他人的。” 前朝南北榜案之后,刊印科考文章选集的生意就被取缔了,民间不允许任何刻印作坊存在,必是官府主持才行。像京城文渊阁刻印书籍,有钦定二字在封面上,各州府也有自己的官刻局发行图书。 私卖手抄倒也是其次,朝庭对此并无明令禁止,但是考试范文就不同了,天下皆知科举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考生数量众多,靠科举吃饭成了一门生意。 前朝时以淮水为界,南北各有一家大作坊,将秋闱中举的八股文章汇集,一些擅长考试的人仔细钻研分析,撰写评注,刊印成册,时称《秋选》。 时日久了,两家作坊势力大到了可以影响当年题目的地步,他们买通秋闱出题考官,在自家秋选里隐晦透露考题,天下学子一时趋之若鹜,不必苦读,买到一本权威秋选,从字里行间猜出题目便可中举。 因为南北各成一派,渐渐交恶,事情暴发出来,苦读的学子们闹到了御前,科举乃立国之本,皇帝雷霆震怒之下,杀了一批人,又将刻印权利收归官府,并严令禁止出版秋选,这就是南北榜案的始末。 而书院教学,虽也给学子分析讲授优秀文章,却绝不能刻印售卖,更不能流出书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千里迢迢来此求学了。 若是此事当真,她不必再蹲守书院,靠那些小手段对付谢暄,只要拿住证据交给皇上,谢暄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绝难逃过! 看谢黛宁愣怔着不说话,崔瑗有些担心的摇了摇她胳膊,轻声道:“这是怎么了?这件事不好查吗?” 崔瑗并不晓得事情严重性,谢黛宁攥紧了手指:“是不好查,买到这样的文选不是难事,可要证明文章和分析手笔出自书院,出自何人之手,却不大容易。” 就像那个里正说的,纸面上的东西,还不是人写的! 她思索了一会儿,才转头吩咐华庭:“你继续蹲守书院盯着徐掌教,看他和哪些掌教来往,卖文章是否只他一人,千万记得不要打草惊蛇,只盯着人就行!几日后诗会,我亲自去梁城,看能不能弄到一本文选,等回来之后我们再找徐掌教的文章核对!” 华庭答应了,谢黛宁又将此事在心中过了几遍,算上路途,去梁城大约要七八天,她还可以在那边查查接应人的底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