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页 (第1/2页)
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这个新犁,真的比旧犁好用。 怎么个好用法,他们说不出来,但就是比旧犁用起来更顺手、更省力。 惊过之后就是喜悦,皇上迅速命人拿来了旧犁。 他亲自下地,试用了这两种犁。 结果很明显,新犁比旧犁强太多了,强到皇帝这种一年只下一两次地的人,也能轻易地判断出来哪个更好用。 当天,朝堂上较为重要的大臣都被叫来了勤政殿,就像天薯那次一样。 不同的是,这次皇上没有隐瞒安枝的功劳,直言是公主献上了新犁的图纸。 公主殿下年纪虽小,却关心国事,又聪慧过人,显然在皇帝心里地位颇重。 心思多的大臣不禁暗想:说不准以后就要称呼其为太女殿下了。 只是公主似乎生过一场大病,身体从此就不太好了,连上学都不是去上书房上的。 想到此处的大臣连忙掐了自己一把,真是胆子肥了,竟敢偷偷说皇室闲话。 不管公主殿下是不是有什么不好,那都是皇帝和皇后才有资格考虑的事情,他们做臣子的cao什么心。 还不如想想怎么把新犁推广下去。 这几年天薯在安国推广得十分顺利,已经成为了百姓最主要的粮食。 朝廷上时不时有哪个地方的天薯产量又创新高的消息,大臣们现在听到亩产三千斤都不怎么当回事儿了。 目前最高的天薯产量是亩产五千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打破。 大概是新犁推广开来的时候吧,想必那时候各地粮食产量都能再上一个台阶。 民间还出现了不少天薯制作的新吃食,有油炸天薯条那样鲜香浓郁的,也有拔丝天薯那样精致细巧的。 听说好多人家家里粮食吃不完,都会做成小吃上街叫卖,卖不完也不怕,带回家吃就是,可把馋嘴的孩子乐坏了。 由于天薯产量高、成熟期还短,人们现在开始有意识地缩小天薯的种植面积,把地腾出来种种粟米、大豆什么的。 不然粮食吃不完可太心疼了。 谁能想到不到五年,安朝人民发愁的事就从吃不饱变成吃不完了呢? 真是甜蜜的烦恼。 美滋滋的大臣们想着新犁推广之后的盛世景象,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 皇帝和皇后问安枝:“安安是怎么想到这么改犁的?” 安枝一脸理所当然:“看到这个地方就觉得这样不对,应该是那样才对。还有那个地方,不应该是那样,应该是这样……” 充分发挥了废话文学和糊弄文学。 帝后二人听得云里雾里,不得不承认自家女儿在农事方面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