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页 (第2/2页)
之前把巴蓬豆当传家宝一代一代的保存到现在,谁会把这玩意儿煮成粥吃掉? 邢辉以为吴舟在质疑他的专业性,于是耐心的给吴舟讲解。原来,被寄蛉幼虫寄生的巴蓬豆并没有彻底的死掉,正如前面所比喻的,是“坏死”,只是局部的细胞死亡,因此尽管巴蓬豆颜色产生了变化,它其实还在缓慢的生长着,到了成熟的时候,巴蓬豆的种皮依旧会变成坚韧的蜡质外壳。 第 24 章 那么问题来了,弱小的寄蛉在羽化时是如何冲破这坚硬的外壳呢? 自然界是神秘又奇妙的,巴蓬豆坏死的种皮悄悄发生了变化,它变得比正常的巴蓬豆种皮更易吸水,吸足水分后会变得柔软,寄蛉的成虫便可冲破种皮,展翅飞翔。 寄蛉的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在幼虫时期隐藏在巴蓬豆中,不仅可以抵御天敌,又有足够的食物。缺点就是冲破种皮相当于又经历一次羽化,而并不是所有的寄蛉都可以羽化成功。 于是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寄蛉和巴蓬共同生活,共同进化……直到两三百年前,这种平衡被一种奇怪的力量打破。 巴蓬其实是一种花量很大的植物,盛花期可以密密麻麻的开一树,然而现在的巴蓬却只能勉强凑够两枝儿的花量。花量减少的时间恰好与工业革命的时间相吻合,此时二氧化碳的排放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增加,雨水的PH值因此降低。尽管只是一个微小的变化,巴蓬却开始“水土不服”,开花开的异常艰难。当然有专家做过相关研究,认为雨水PH的变化只是原因之一,但巴蓬花量的减少的确与人类工业活动的增加有明显的关联性,所以推测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增高也是另一个主要的原因。 尽管花朵减少了,但是对巴蓬本身的生长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结的巴蓬豆勉强还够繁殖。但是这对寄蛉却是一场灾难。 环境的变化太过于突然,没有给寄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进化,它们刻在基因里的烙印告诉它们只能在巴蓬豆里产卵,但巴蓬豆却不够用了……除此之外,微酸的雨水非但不会将种皮软化,反而会加速种皮的硬化,因此即便寄蛉的卵顺利产在巴蓬豆内,却有多半憋死在种皮内无法出来。 这简直是蝴蝶效应的最佳案例,环境一个微小的改变便引出一连串的反应,最终导致一个物种消失在了进化的长河里。 吴舟久久无法回过神,没想到高中毕业这么多年了又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物课。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把死者胃中的这个巴蓬豆剖开,可能会发现里面有个虫蛹?”吴舟十分嫌弃的说:“靠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