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7页 (第2/2页)
“是。”提起这段往事,赵祯神色里有掩不住的波动,“自从子衿出过事后,朕就放了一批宫中用久了的老人出去。” 先帝走时最后一面见的是白秉臣,遗诏便是由他宣读的。只是那时景王提前得到了消息,叛出了平都,带走了朝中一半的官员,剩下大多是墙头草,没人敢出来说一句这诏书的真假,生怕自己成了千古罪人。 景王领兵驻守平都城外,大军压迫,朝中混乱,赵祯留了个心眼,将meimei赵景宁托付给落枫斋的青玄道长照料,却发现白子衿不见了。 随即景王就送来了白子衿的饰物,并以此要挟他撕毁诏书,让出皇城,跪道迎接景王登基。 千钧一发的关头,是白秉臣劝住了赵祯,和派来的景王使者交谈后,替赵祯筹谋好后事之后,随使者入景王帐中,打探白子衿的下落并拖延时间。 谁知白秉臣入景王帐中不过一日,白子衿提着反叛军头领的头颅回到了平都。 原来在景王叛出平都时,平都驻城军中有一支军队想要从内打开城门,被白子衿发现后,率领宫中的防卫军追杀出去,在他们汇入景王帐前剿灭。 出都之前,白子衿特意将自己的信物留给贴身宫人,让他告诉赵祯此事,谁知那宫人是景王的眼线,转头就来了个将计就计,意图骗取赵祯让出皇位。 得知白秉臣已入虎口,盔甲还未卸下的白子衿就要领兵去救,却被赵祯拦了下来。 白秉臣入营帐除了想要探寻白子衿的下落,还想试图拖延时间,让赵祯顺利登基。 走之前,白秉臣已经请了勤远伯来辨别圣旨,确认之后,赵祯应当立刻领旨登基,平稳都中局势,同时发散邸报给四地观望的军侯,以正统之名要他们来保驾勤王。 登基大典虽处处从简,白子衿这个皇后确实少不了的,她这个时候冲出去救人,登基大典便不能顺利进行。 在这两难境地下,赵祯强压住欲出宫的白子衿,在她怨恨和后悔的目光中,押着她登上中宫之位。 之后,白秉臣在景王帐中服下毒酒,废了一双腿,而赵祯和白子衿之间也多了难以戳破的隔阂。 “那时,陛下和臣都着意在内侍上,觉得先帝时期,丁洮出入内宫频繁,宫中定有他留下的不少眼线,而在景王之事中,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白秉臣凝眉沉思,缓声道:“可是臣错漏了一处。” “当年苍山一事后,先帝知北境之线上有梅家旧部,却碍于声名,欲让梅韶挂帅,却只给他调动北地兵权的口谕,明面上让他征讨首鼠两端的姜国,实则是要以欺君之罪,处置他和北地梅家旧部。是臣言及将北地边境兵权收归于镇北侯手中,并推举先帝母家孟家为侯,将此事遮掩了过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