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25节 (第3/3页)
得来的。” 莲姐儿想了想,帮着说道:“兰儿孩子还小,妹夫又不在身边,今日恐怕回来不了罢。” “她也惦记着。”林氏回道,“方才,兰丫头身边的嬷嬷已经来过了,说等姑爷回来,再一齐过来道贺。” 裴秉元公务繁重,不能归来,早早写了信,鼓励两个儿子沉稳应答。老太太月前就开始日日在房内诵经祷告,希望两位孙子科考顺遂,光耀裴家。 总而言之,一大家子都十分重视哥儿俩参加县试这件事。家族重视科考的程度,可见一斑。 又因段夫子曾说过,以三个小子的学问,足以顺利通过县试。故此,一家人满怀期待。 …… 是夜,四更天里,更夫们游走报更,还会多添三敲锣,呼道:“参加县试者,及早动身。”以此提醒家离贡院远的考生,及时出发,不要误了时辰。 不一会,又可听闻县衙放响“头炮”,宛若夜里惊雷,以此为出发信号,住得远的考生,不可再拖沓。 景川伯爵府。 从头到尾清点一遍所需物件之后,马车出发了,裴老爷子亲自送两个孙子赴考。 马车里,津哥儿年岁小一些,面临第一次大考,显得有些紧张,道:“大兄,我有些紧张。” 裴少淮知晓县试不过是科举的“入门考”,必不算难,他明知顾问道:“四书五经可都背得出来?”以裴少津的记性,岂会忘了这些基本的。 “背得。” “夫子讲过的文章,破题的技巧,可都记得?” 裴少津点点头,道:“都记得。” “你前些日准备的五言律诗,四韵,六韵,八韵,韵脚也都记下了罢?” “嗯嗯。” “那就没甚么可值得紧张了。”裴少淮道,“拢共就考这些东西,你都记下了,岂不就同平日里写文章一样?” 听完哥哥的话,裴少津果真没那么紧张了,心绪慢慢平缓下来。 …… 县贡院处在城东南角,高墙围起,青砖铺平,十分气派。毕竟是皇城底下的县,这规格,与会试所用的大贡院,也不逞多让。 天未亮,通往贡院的长街,灯火通明。各门各府的马车络绎不绝,皆是送后辈来赶考的,学童们年岁不一,多在十二到十七八岁间,身着锦服居多。 亦可见寒门学子三五结群,徒步而来。 马车离贡院还有半里路便被拦了下来,兄弟二人下车,背上包袱,没一会便等到了徐言成。与裴少津相比,徐言成非但不紧张,甚至还有些兴奋。 三个小子结伴向贡院走去,还未到一半,只闻后边有人呼道:“言成小弟,言成小弟。”回头一看,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衣装不俗,不知是哪家的公子哥。 徐言成知晓是何人,听闻“小弟小弟”的,低声嘟囔了几句,但还是转了身,换成笑脸道:“清远兄,好久不见。” 那少年上下打量了一番淮津两兄弟,问道:“这两位是?” 徐言成应道:“我的两位师弟。”未透露裴徐两家的结亲关系。 少年脸色沉了半分,又问道:“都跟着段夫子读书?” “正是。” 寒暄几句之后,那少年道:“与我结保的同窗到了,我且过去了。” 三小子继续往前,徐言成边走边解释道:“方才那人是詹清远,他的祖父在礼部任职,与我祖父有所往来,故此认识。”又道,“因这层关系,他曾向段夫子求学,被段夫子给拒了。” 裴少淮了然,无怪方才那少年脸色沉沉,问道:“缘何?” “他学问倒是不错的。”徐言成道,“只是,夫子不喜他将学问当作资本,总与人相比,或还有其它,我亦未全知。” 又聊了些其它的,很快便将此事忘了,没放在心上。 三人等来另外两个一起结保的少年,来到贡院门口,排队等候入门。轮到他们时,依次递上考引,将包袱解下来,让衙差仔细搜身,一点都马虎不得。 一切无误之后,门口的衙差高呼:“裴少淮、裴少津、徐言成……五人结保,搜查无误,进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