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不做妾 第40节 (第1/3页)
3. “汗巾儿……分离”这段民间小调,出自冯梦龙《挂枝儿》 第44章 沈澜一路换乘小舟, cao弄小舟的船夫基本都不识字, 没人来问她要路引。靠着一路问,一路换乘, 昼夜不歇地赶路三日, 沈澜终于到达了乾宁驿。 乾宁驿是大驿,位于沧州,距离她的目的地苏州才走了四分之一的路。若再不断的换乘小舟, 提心吊胆不说, 恐怕得猴年马月才能到苏州。 况且到了苏州, 路引问题未解决,走在街上便是隐户。隐户若不投靠世家大族, 又没有邻里亲朋,被人打死在街头都没人报官。 沈澜当机立断, 必要乘着苏州府与沧州距离甚远, 分属两省的机会,拿到沧州路引。 只有这般, 将来去了苏州,两地间隔如此之远,官府调动黄册不易,才不会穿帮。 “敢问兄台,此地可有估衣铺?”沈澜随意在街上笑问道。 “喏,往前走两里地,那打金店旁头便有一家估衣铺,尚算公道。” 沈澜随机在大街上问了好几个,却得了几个不同的回答。无奈只好挑了最近的一个, 进去买了件天青直缀。 襕衫多是士子生员专用, 可直缀便满大街都是了。穿着这件平平无奇的直缀, 沈澜出了门,又是一路问,到底被她问到了一家穷困潦倒且家中只有老人小孩,无青壮年的人家。 河边茅草屋,两岸芦苇瑟瑟,天上漏雨,地上漏风,沈澜深一脚浅一脚跋涉过泥坑,跟着给她指路的那位大娘,终于找到了地方。 “赵三哥,快出来!”王婆子嗓门嘹亮,隔着一里地就喊:“大喜事!你家亲戚来了!”这亲戚穿得光鲜,看着也不像是来打秋风的,自然是喜事。 “你是哪个?”刚捡柴火回家的小孩光着屁股蛋,脚上一双草鞋底已经磨烂,两只胳膊瘦得跟竹竿似的,手抱着一捆细树枝,正抬头望她。 沈澜摸了摸他的头,笑道:“我是你家亲眷,来投亲的。” “爷爷——”那小孩大喊一声,便冲着屋子里跑去了。 沈澜只回身招呼那王婆子,笑道:“王娘子,我已寻到了人,劳烦你了。”说罢,取了两文钱给她。 虽不多,可不过带了个路,白得两文钱,自然高兴:“哎呀,这多不好。”王婆子推辞着,到底接了过来,又热情招呼道:“可要我帮忙?”说着,还探头探脑往里看。 沈澜笑道:“我与叔公许久未见,想聊一聊。” 王婆子见听不着什么,便怏怏地回去了。 沈澜见她走了,便想去敲门,那小孩却正出来守在房门前,紧张道:“我爷爷说没亲戚。” 沈澜心道,现在不就有了吗?她笑起来,只掏出五文钱递给小孩:“给你买糖吃。” 那孩子满心欢喜道:“谢谢恩公赏!”家里穷,吃着百家饭长大,嘴皮子自然要甜。 “恩公进来。”说罢,一抹鼻涕,便要带沈澜进去。 沈澜这一路,即使见多了穷苦人家,心中依旧会感到难受。只叹息一声,跟着那孩子推开了破旧的木门。 房间小才能聚热气,故而这房间小到只有一张破木板,堆满了脏兮兮的稻草,旁边还有些破罐烂瓦,墙角堆着一卷卷芦苇席。 沈澜低头,见稻草堆上坐着个干枯黑瘦的老头,一双手红肿皲裂,分明是积年冻疮未愈。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土布衣裳,手片刻未停,正不断用芦苇编制芦苇席。 怪不得要住在河边芦苇遍地的地方。 “你做甚?”那老人分明是想呵斥她无故闯入,却又怵于她衣着光鲜,生怕惹怒贵人,以至于一句话被他说得心虚气短。 “老人家,我有一桩买卖想与你谈一谈。”沈澜笑道:“可否先叫这孩子出去。” 那老人家只一把搂过孙子,冲她呸了一声:“俺不卖孙子!” 沈澜摇头道:“我不是牙人,是来与你买这芦苇席的。” 老者一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