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6节 (第1/3页)
元明时期,蒸馏烧酒逐渐发展起来,到了明代时期,烧酒已初具规模,酒的度数也有了一定提升,但在建文帝时期,烧酒的度数,还是相对偏低。 二十多度的酒,想要弄到七十度的酒精,还需要一番功夫。 朱允炆对于秋露白比较看重,既然外面可以供应,成本也不算高,还是可以接受的。 朱植见完成了任务,放松下来,禀告道:“皇上,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允炆含笑道:“两位王叔辛苦,有什么事,尽管说便是。” 朱植拿出了两贯宝钞,又拿出了一两碎银,摆在一起,说道:“皇上,臣调查过,当下商户,多是两贯宝钞兑一两银子,而一些商户,一贯宝钞,只能兑三百文钱。此事,不可不察啊。” 朱允炆低头看着大明宝钞,嘴角有些苦涩。 纸币这东西,不是朱元璋的发明创造。 西汉曾发行过“白鹿皮币”,可视为纸币最早的尝试。 唐代后期出现过具有汇票性质的“飞钱”。 当然,真正的纸币产生于北宋,名为交子,交子后来改名钱引,南宋时又称行在会子。 元朝中统元年发行中统元宝交钞,朝廷收支与商贸交易,皆是以中统钞为准,此时的钱钞,“以银为本”,是一类信用兑换券。 到后来,元朝开始实施纯纸币流通制度,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信用货币成为了不兑换纸币。 从研究历史货币的角度来看,元朝绝对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朝代,也是世界最早完全使用纸币的国家。 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价,竟与纯金无别”,而这些,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提供了支持。 元朝的纸币政策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但架不住朝廷贪婪,到了元末,朝廷见没钱了,一拍大腿,没钱就印嘛,还不简单。 无本滥发,导致纸币极速贬值,见纸币无用,便转而用金银铜钱,可用习惯了纸币的商人,也不习惯用这些笨重的铜钱,加上元末的铜钱制造水平太差,颠簸两下,哎,碎了…… 最终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古老市场。 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去漠北放牧了,自己在南京设置了宝源局,打算铸钱,可是造着造着,发现没铜了,只好搜刮百姓器皿,熔炼造钱,引发民怨。 老朱看这情况不对,一琢磨,元朝以前用纸钞挺好的,存在即合理,自己拿来用,也一定可以,于是,改钱法为钞法,设置了宝钞提举司,大明通行宝钞就这么出世了。 大明通行宝钞的钞料是桑穰,即容易保存的桑皮纸,颜色青灰色。 纸钞“高一尺,广六寸”,如果对这个标准没感觉,不妨找张a4纸看看,没错,大明宝钞就这么大,如果老朱还在的话,申请最大纸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妥妥的第一名。 票面花纹繁复,四周印有龙纹,最上方写着“大明通行宝钞”,正中写着面额“壹贯”,下面还有印造部门户部的声明:“伪造者斩, 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大明通行宝钞,其面值只有六种:一百文、两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 文、壹贯。 壹贯是最大面值。 如果有人动不动就拿出几千两,几万两的大明宝钞,那您发了,抓起来送官,领赏去吧。 整个明代,就没超出一贯的宝钞,那些拿大票子的,只可能存在于清中后期,绝不可能出现在明代。 朱允炆清楚货币的重要性,也清楚老朱纸币政策的不合理性,现在还好,一贯贬值了三分之一到一半,若是再不整顿,一贯宝钞的价值将会持续下跌,到时候,原本一贯钱等同一千文的,最后只能等同于一文钱,甚至是十分之一文! “宝钞问题暂且先放一放,想要改变这个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