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短命皇帝后_第7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页 (第1/2页)

    整个汴梁,除去钟相,就胡大人没有侍妾通房。

    钟相是因为痴情,胡大人纯粹是抠门。

    一进的院子,家里只有三个下人,家中子孙都不下,只能无奈别居他处。

    可以说乡间稍微有些田产的富家翁,生活的都比胡家滋润。

    关键是要说朝廷对大臣苛刻,俸禄少,家里没钱就算了。

    偏偏大周建朝之初,先祖就厚待文人。

    甚至为了保证官员廉洁,推出养廉银,简而言之就是“以高薪养廉洁”。

    胡大人身为六部尚书,月俸六十两,其余的冰敬炭敬,以及绢布粮食加起来超过月俸二倍有余。

    一月加起来的收入也要有二百两左右。

    汴梁一斤猪rou才二十文,殷实的三口之家一年不过花费十两银子。

    可以说胡大人的收入是相当高。

    偏偏胡家十年如一日,保持着赤贫的作风。

    可以说先帝一朝,朝廷能勉强维持收支,胡大人的貔恘性子功不可没。

    叶敛第一次听闻胡大人的逸事时,都忍不住惊叹:有这般毅力的定非常人。

    现在看果然不是。

    都逼得朝中官员形成“砍价”潜规则了。

    但叶敛有一个疑惑。

    “漕运所费甚巨,胡大人就没想过改革漕运?”

    内河漕运耗银多,为何不考虑海运。

    要知道海运吃水多,海船受吨位限制小,可以采用大船运输,效率瞬间翻倍。

    并且海运减少了运输的中间环节,能消除隐藏于各环节中的敲诈盘剥,减少腐败发生,还可以大为节省人力,大量负责维护保障工作的漕军、运丁都可以裁撤,减轻民众徭役负担。

    效率高、省钱还利民,简直一举多得。

    叶敛不相信朝中有识官员想不到这一点。

    除非是有利益纠葛。

    果然钟离微接下来的话验证了叶敛的猜测。

    只听钟离微叹了口气,道,“漕运积弊牵扯甚广,非胡大人一人能撼动。”

    “海道险远”和“损人费财”只是反对海运的表面原因。

    虽然在人们的印象中,相对于内河,海上遇到的风险更大,如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将会出现船毁人亡的事故。

    但以大周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实施海运完全没有问题,只要朝廷下令逐渐尝试,总结海洋运输的经验和规律,减少事故损失是完全可行的。

    毕竟相比天灾,人祸的危害一点都不小。

    海运迟迟未有进展的根本原因是附带了太多利益因素。

    “百万民众依附运河而生,漕运是百姓的生计。”

    “漕运改海运,沿线百姓衣食无着,人心惶惶,稍有不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